智能交通近2000亿投资热潮
“前方车行缓慢,请小心驾驶”“前方道路施工,建议绕道行驶”……如果您稍加留心,可能就会注意到,往往在城市的一些主要路段都会设有大型的显示屏,显示前方各条道路拥堵情况,驾驶人可按照提示选择其他不堵的道路通行。
随着城市交通的愈发拥堵,被寄予厚望用以改善交通状况的“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智能交通概念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并逐步成为城市交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全球最大技术专家联盟IEEE表示,几乎每场交通事故都是由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如果现有的智能交通技术能被应用于汽车和道路中,多达90%的事故可以避免。
据业内消息,由交通部科技司组织编写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将于近期印发。此次拟印发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政府文件形式确定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消息的出台,立刻激起了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统计,2011年,国内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数量达195项,同比增长129%;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合计57.9亿元,同比增长180%。
而此次出台的战略发展规划,则更是在此基础上推波助澜了一把。据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表示,此前,交通运输部虽对智能交通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没有形成正式的政府文件形式。
即将印发的发展战略提出,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产业,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让智能交通成为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细化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和标准化四个重点。其中,产业化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和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是关键。
根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的初步构想,到2015年,实现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感知和监控;出行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其熟悉方式获取所需出行计划和实时出行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担力,缓解城市拥堵,便捷出行;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该战略规划的出台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1820亿元。
安防行业受益匪浅
作为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交通系统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目前来说,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有将近2000多家,大体可分为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环节。总体来看,国内智能交通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前端设备如传感线圈、视频、微波等投入较少,应用较广,总体来说发展较快。
安防作为智能交通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行业之一,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的出台也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监控等安防产品的需求。在日前召开的2012深圳国际智能交通展上,诸多厂商纷纷展示了包括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移动车辆稽查系统、车流量监测系统、智能化多媒体网络车牌识别以及城市综合应急系统等在内的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
智能技术或成核心竞争力
自上世纪80年代智能交通技术起步以来,各国政府都在根据本国国情进行着本土化探索。我国智能交通虽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拥堵和事故现象依然严重,甚至愈演愈烈。我们想象中“四通八达”的交通到底在哪里?纵观如今现状,我们说,“智能”或将是未来智能交通的核心竞争力。
毋庸置疑,,要实现交通信息的通畅应用,我们首先要能够获取原始交通数据并将之处理成精准的交通信息是其关键。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交通领域,智能分析技术可将视频采集设备变身为物联网智能感知器,通过客流统计、违规车片照片、司机疲劳状态等关键信息的利用,为智能交通调度、规划、行为管理等提供应用。以下仅作简要分析:
第一,针对车辆管理,在信息采集方面,汽车上装有车载定位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可对汽车运行位置及车上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第二,智能交通系统不仅是对车辆信息进行跟踪和定位,对于路况信息、拥堵路段也需要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目前出现在各大城市的主要道路上的电子路况显示屏就是利用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将信息整合到显示屏上,告诉驾驶员前方路段车流量情况,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
第三,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为了缓解路面拥堵情况,我们常常会看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旁边排着长长的车辆,ETC电子收费系统则可以缓解排队之忧,装有该系统的汽车可以以时速20km的速度快速通过,同时并通过精准的识别系统记录下车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