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有首都北京的“护城河”之称,锡林郭勒盟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有13个旗县市(区),总人口103.6万。全盟现有通车公路里程近1.7万公里,等级公路占通车公路总里程的96%。近几年,全盟机动车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左右。截至2011年底,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10.5万辆,日均进出锡林郭勒盟的车辆达6000辆(次)。给公安机关交通秩序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给涉牌、涉车违法分子留下了藏匿空间。套牌、假牌等违法行为:一方面逃避了公安机关的打击,另一方面也给合法车主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套牌、无牌、假牌车辆肇事逃逸,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加大了公安机关的破案难度,个别案件的久侦未破影响了社会稳定。
2011年,这个盟共查处无牌、套牌、假牌、故意遮挡号牌等涉牌违法行为3120起,占全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24%。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利用机动车实施“两抢一盗”等案件132起,占全部已破获刑事案件的2.8%。涉牌、涉车违法行为突出,车辆管理占用了大量的警务资源。
为了切实解决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锡盟公安机关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论证,2011年5月份他们与拥有专利技术的北京市一家公司合作,开始建设“机动车身份自动识别系统”。系统建设中锡盟盟委、行署对此非常重视,在建设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锡盟公安局也专门成立了由行署副盟长、公安局长成映泽同志挂帅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交管、科技、信通等部门民警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协同承建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完善系统功能,规划系统建设布局,确定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扎实有序进行。
2011年8月份,锡盟共投入550余万元,完成了系统中心服务器和14个基层交警大队服务器的搭建,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路勤民警手持式电子标签扫描仪的配发工作,并同步开展了电子标签免费发放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到目前,全盟机动车电子标签发放数量达7万余张,发放率达到了70%。
今年4月份,又选定该盟的锡林浩特市和太仆寺旗作为试点地区,先期安装了“机动车身份自动识别系统”前端缉查设备。5月份,两个试点地区的8处卡口缉查设备正式运行。系统运行至今,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729起。其中:查获套牌、假牌车辆559辆,无牌车辆701辆,报废车辆406辆,拼装车辆63辆。宣传和教育当事人2860人(次)。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起、盗抢机动车案件2起、其它刑事案件2起。
系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将传统的人工核查转变为对“问题车辆”的技术核查,实现了人工辨别向自动识别的转变,提高了路检路查工作效率,防止了因检查造成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合法车辆的正常通行。同时,通过“黑名单”功能,可快速发现和缉捕涉案车辆,提高案件侦破时效,增强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 可以减少车辆审验流程,缩减各类“标志”成本,从而大幅度减轻车主的经济负担,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警务效益的高度统一。对于提升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和自身战斗力等方面都将起到重大作用和特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