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国内移动支付开展条件已经成熟,大规模启动就在明年。
我们认为移动支付2013年规模启动已经确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将得以快速发展。
天时:国际上,移动支付成熟的应用已经开始,谷歌发布了无线支付服务GoogleWalle。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Wireless、AT&T和T-Mobile合资推出ISIS,在盐湖城进行NFC移动支付项目的开展。其他各国均以NFC形式陆续开展移动支付项目,全球产业链的日趋成熟。
地利:行业标准预计年底出台,指引行业发展方向,减少不确定因素风险;大规模支付牌照发放,规范行业竞争格局;金融IC卡的普及助力移动支付应用和环境的成熟。
人和:我们看到不论是过去移动独自开展的基于2.4GSIM卡的模式还是银联自己开展基于双界面SD卡的模式以及联通开展的双界面SIM-pass卡模式,都最终难以形成规模,在小范围的尝试和试验之后都逐渐停滞了。合作已经是产业链发展的共识,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启动50个城市合作计划;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第一个基于NFC成熟的合作模式已经启动;中国电信已在宁波、河北、东莞等地方与当地商业银行合作,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同时,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银联电子商务、拉卡拉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合作联盟,为商户提供方便的支付。
根据各家的初步规划,2013年中国移动计划推广1000万部NFC手机,同时考虑到其他高端手机已经标配NFC功能;中国电信目前各种实现形式移动支付用户已经达到1000万,联通在3500元的定制机强制要求标配NFC功能;我们预期国内移动支付的普及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稳定时期的渗透率能达到30%左右,用户达到2.5亿。未来的三年的卡片的市场空间约为89亿,芯片约为44.8亿。
2.过去:移动支付多年探索,鲜有地区成功。
早在2000年,移动网络运营商就开始探索移动支付概念,但并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全球移动支付的发展很长时间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而普及率相对较高的日本和非洲等区域自身条件的独特性(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先的发达国家和一个是金融服务落后、安全环境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具有普适性。
国内市场上,运营商和银联都在两年前对移动支付进行小范围内试验和推广。一方面是中国移动主导的2.4G,一方面是银联主导的13.56M,两者均因缺乏广泛的产业链支持均无疾而终。
3.移动支付已经势在必行,需求旺盛,产业推动力强劲
线上走向线下最关键的环节:支付。智能终端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已经是一个毫无质疑的事情,以前很多无法实现的功能和应用逐渐得以完善。智能手机上现在挤满了各种传感器,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十分便捷,O2O(线上走向线下)的过程中对移动支付需求强烈。我们认为远程支付将有效引导用户消费习惯,促进支付环境的成熟;近场支付是未来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关键。
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银行、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将是产业核心的推动者。目前来说,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还未到达直面竞争的阶段,跑马圈地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对于银行系来说:移动支付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运营商来说:移动支付是一件乐于去做的事情;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移动支付是一件积极去做的事情。
4.NFC-SIM将是移动支付中近场支付实现的最佳方式
在各种近场支付的实现方式中,从产业链支撑、安全性和便捷性等多个角度来看,NFC无疑是移动支付中近场支付实现的最佳方式。二维码、刷卡器支付和声波支付等方式将局限于少数应用场景。
NFC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终端相对较少,但是从趋势发展来看,我们认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能够实现“蓝牙式”的普及方式,现阶段高端手机基本带有NFC这一功能,运营商、银行和终端厂商都将是NFC普及重要驱动力。也正式由于运营商积极的参与,安全芯片的位置将放在SIM上,从而决定了NFC-SIM必然是主流模式。
5.产业投资机会分析:重点关注芯片、卡片、天线和应用运营环节
随着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首先投资是支付环境的改造,不过由于统一以13.56Mhz为标准,改造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其次是终端和卡片的普及,一方面是存量市场的替换,一方面是新增市场的增量。最后是运营环节:运营商进入了支付领域,拓展了业务范围,将获得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