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现千头死猪
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死猪
此前,上海初步确定部分死猪来自浙江嘉兴地区。嘉兴市13日傍晚发布的消息称,上海水域漂浮死猪事件发生后,上海方面向嘉兴提供的14个耳标中,1个耳标涉及的养殖户承认随意抛弃死猪,目前已立案;7个耳标因号码缺失或信息不全无法核查;其余6个耳标尚待进一步核查。
上海方面表示,生猪市场疫情监测发现,这些死猪没有进入上海市流通领域,也就是说老百姓的餐桌暂时是安全的。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现已采集漂浮死猪的心、肝、脾、肾、淋巴结、扁桃体等内脏样品5套,检测6种病原,其中包括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3种重大动物疾病。结果只在一份样品中检出猪圆环病毒病原阳性,其余样品所有检测项目为阴性。
肉类安全引发关注 RFID电子标签与IC卡相结合
据中国肉类协会数据,2008年全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4.8公斤,其中猪肉为34.8公斤,猪肉食品在整个肉类食品中占了60%以上,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技术管理水平落后,覆盖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对猪肉质量安全构成了较大隐患。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对肉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做了具体的要求。为确保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效执行,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在全国10个省市先行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和尝试多种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做法和经验,用3~5年的时间在全国形成生猪屠宰及肉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阐述了“感知中国”的物联网传感技术新理念,标志着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因此,将物联网和智能网的RFID电子标签与IC卡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应用于猪肉制品质量溯源体系的应用模式具备充分的前瞻性,在3~5年内不需框架性调整即可适应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适合中国国情。采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可提高信息采集、传递的效率,对肉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解决了肉类产品追溯体系的难点所在,实现了全程信息跟踪与追溯需要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无缝链接。
生猪肉品质量信息溯源系统建立三大系统
生猪肉品质量信息溯源系统建立三大系统,即屠宰监管支撑系统、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肉品冷链管理系统。将生猪养殖、屠宰和肉品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纳入猪肉供应链全程在线监管,使政府部门有限的监管人员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对任何需要监管的环节进行远程管理和监督,对于猪肉制品来源的每个环节都可进行实时的追溯查证,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责任追究准确、及时,预警、召回措施有效、到位。对于消费者,在购买猪肉制品时也能对其进行查证和比对。
射频识别RFID如何降低毙死猪肉违法流通事件
毙死猪肉品的违法贩卖事件发生汇集着制度、人性与管理等瑕疵弱点,意即应用射频识别RFID装置进行猪场个体识别猪口监控的精准畜牧管理,采用微卫星遗传分型SSR数据进行猪体化制管理与遗传鉴别追踪,期能提升养猪产业的营运获利模式,并能协助降低毙死猪肉违法流通事件。
现况检讨
然而,国人虽由艰苦农业社会转型进入现代社会型态,食品安全思维却停滞于60年代认知;消费大众忽视食品安全与质量,放弃食品安全的警戒责任与自我要求;大型采购业者仍以便宜就好方式压低原料成本赚取最大价差获取利润,导致使大型配售厂商购买低成本劣质肉品;公开招标的政策法令对于合理价位决标者的行政保护松散不全,定案最有利标案件未来均可能涉及他人介入图利嫌疑的法律诉讼,导致放弃质量求取低价决标避免法律麻烦的处理策略。
质量信任是消费者的价值,质量认证是生产者的利基。畜牧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付出必须遵循明理的消费大众与合理的产销规范,应即尽责于质量的管理与保证,针对自有产品建立充分符合消费者质量规格要求的品管认证与品保履历。
具体规划与实施方法
合格畜牧场的猪只生产配合科技进行区隔,保障合法贩卖的专业品牌,打击非法流通的猪肉来源,例如:合法设立牧场具备畜牧场登记证,输往肉品市场拍卖猪只的来源猪场,具备养猪自动化饲养记录数据库平台与HACCP实时监控系统,产销全程整合饲料场,养猪场、监控单位、屠宰(分切)场与通路端。
基于满足各项环节单位的全程业务执行需求,养猪自动化饲养记录数据库平台与HACCP实时监控系统,必须完整配置:猪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猪只检验管理系统、饲料场管理系统、畜牧场监控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经由前述各系统及监控流程,若于饲养过程期间遭遇猪只死亡,养猪场管理人员应扫瞄RFID数据传至养猪自动化饲养记录数据库平台与HACCP实时监控系统,提供化制场或掩埋场于签收实时进行数据核销,更须采集现场毙死猪只检体,提供遗传物质检验判读与数据建文件,协助毙死猪非法流用之查获追踪,提供毙死猪未完成化制或掩埋之侦办左证。
RFID系统的导入与应用
低频范围100~150kHz的RFID典型应用涵盖动物追踪、门禁管制、电子锁车架或机器控制等授权检查,对应国际标准ISO11784/11785与14223。家畜追踪方面,动物通常四处移动不会停驻特定据点,显示读取装置必须收集个别动物附挂的转发器卷标载录数据,因此,转发器内建通讯协议的标准化与兼容性明显重要,不同制造商的读取装置必须能够读取符合标准的转发器数据。国际标准ISO11784/85为全球广泛依循的规范,提供读取动物转发器载录编码数字的只读通讯协议,所有动物识别编码数字则集中储存于中央数据库。
渐趋复杂的使用者应用需求期望转发器直接读取动物数据无需经过数据库,例如ISO14223直接储存接种数据于卷标,显示经过验证的简易低价解决方案,个别动物数据可于离线状态直接取得,甚至改善库存追踪与提升全球贸易的进出口控制能力。符合ISO14223标准防干扰特性的闸门读取装置,具备自动辨识畜禽附挂标签的高度效能,有效执行庞大数量畜禽附挂标签的快速辨识,并且纳入ISO11784/85完全兼容的现行标准。
动物用射频识别标签种类大致分为皮下植入式芯片与耳标式芯片等两种,植入式芯片常用于宠物追踪,体积小于耳标式芯片,但是植入个体皮下偶尔出现失败的移动与迷失等技术缺点,对于产销供应食品链的肉用动物,皮下植入芯片存在回收失败的低度风险,因而家畜饲养或动物繁殖的标识初步使用耳标式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