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内河航运业的发展,运输船舶的数量不断增加。海事管理机构为维护水上通航秩序,确保航运交通安全,需要对过往河道的所有船舶进行管理。但是当前的内河航运船舶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客观需求。
目前,海事管理机构通常做法是对船舶进行抽查,并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对船舶流量、运量等数据进行采集。但由于沿岸建筑物遮挡,肉眼无法快速识别船舶。而且在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时,还需应对船舶流量过大、船名被遮盖、操作者困乏、夜间看不见等诸多问题。可见内河航运船舶监管需要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手段。
内河船舶引入RFID管理系统上海秀派是中国知名的有源物联网产品和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在智能交通与运输安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上海秀派杭嘉湖内河船舶RFID管理系统”是上海秀派最新突破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首次引入了内河航运。
“上海秀派杭嘉湖内河船舶RFID管理系统”采用2.45G RFID技术,依照可行性、适应性、先进性、标准性、安全及保密性、人机结合等建设原则,完成了浙北杭嘉湖重点航道和省界航道的船舶进行动态监管和信息共享的需求,实现了“感知船舶”。
此外,我们从“2012年RFID世界年度评选”资料上看到,深圳华士精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将RFID技术引入内河航运。RFID技术在内河船舶上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内河航运信息服务水平再一次得到提升,对于实现全国内河航运“感知船舶”具有重大的意义。
美中不足
虽然RFID技术在硬件方面发展迅速,但是还是存在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射频识别距离近的只有几厘米,远的业只有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等,离大规模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软件方面针对RFID中间件的研究也在大力开展,比如安全性等,即使像IBM、SAP、微软、Oracle等国际软件巨头设计的RFID中间件也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需要花大力气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目前船舶一卡通工程的实施,已经初步实现了船舶和船员信息电子化,船舶和船员证书信息都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但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跨部门海事基础数据平台可能还需要些时日,因此,对于依赖基础数据平台支持的内河船舶监管系统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内河航道情况复杂,且不同航道差异性较大,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在行道上部署读写器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RFID技术相比于其他船舶识别技术,也有其软肋,即采集的标签数据是静态信息,不能像AIS技术一样,随时获得船舶航速、航向、吃水、船位等动态信息。不过,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有关于融合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开发出可收集船舶动态信息的电子标签。
市场广阔
由此可见,将RFID完美运用于内河航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知船舶还需一定时日,但是一旦实现,其市场前景之广阔是可想而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内河船舶自动实时监管的实际需求,开发出基于RFID技术的水上交通信息采集和船舶监管系统式完全有可能的。该系统可与其他现有内河船舶管理系统、船检、收费系统等无缝融合,构成统一的航运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内河水上交通管理信息平台的改造和升级能力,促进水上智能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rfid世界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