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洋眼球”紧盯中国智慧城市试点 挖掘商机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时间:2013-06-06 09:23:51
伴随科技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通讯技术(ICT)产业不仅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伴随科技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通讯技术(ICT)产业不仅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在爱尔兰,ICT产业已经成为该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之一,约占其年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爱尔兰投资发展局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部负责人利奥·克兰西(Leo Clancy),他分享了爱尔兰政府发展ICT产业的先进理念以及如何看待全球该产业的未来。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是该国一个重要政府机构。利奥·克兰西表示,他将密切关注中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并期待能与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合作。

  ICT产业空间广阔

  中国处中心地位

  “大数据、云计算、纳米科技等新技术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市场。未来中国将一直是全球ICT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中心”

  上海证券报:ICT产业目前在爱尔兰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势?

  利奥·克兰西:在爱尔兰,ICT产业空前繁盛,有多达5400家ICT企业,包括233家外企。每年出口量在500亿欧元左右。

  最近,中国的华为公司也在爱尔兰设立研发中心。我们的优势在于具备灵活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一个完备的产业基础,以及富有竞争力的公司税制度。随着整体经营成本逐年降低,在爱尔兰经商变得更加容易。

  上海证券报:目前全球ICT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利奥·克兰西:这一行业的商业模式变化非常快。用户不断希望能够得到更高效、流量更大,同时又更平价的产品。

  眼下,大数据、云计算、纳米科技等新技术都为ICT企业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市场。如果企业能够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保持并提升效率,成长空间将异常广阔。

  市场规模方面的魅力也不容小觑。当ICT技术更为平价,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会使用ICT技术。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等重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市场环境更进一步。中国在这方面十分出色,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一直会是全球ICT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中心。

  三大领域商机虚席以待

  “ICT产业将成为智慧城市、移动网络和物联网的主角。这三个新领域将催生数以亿计的需求”

  上海证券报: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概念最近很热门,ICT产业如何从这些概念中分一杯羹?产业链如何形成良性循环?

  利奥·克兰西:在不久的将来,ICT产业将成为智慧城市,移动网络和物联网的主角。这三个激动人心的新领域将会催生对数以亿计ICT设备的需求。

  在ICT行业,设备和软件使用越频繁,整体成本就越低且ICT技术服务的可获得性也越高,这会鼓励用户进一步使用ICT设备和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一过程并非没有挑战,它需要企业进一步押注市场,并且保持开放协作的运营模式。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中国ICT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何建议?

  利奥·克兰西:目前中国ICT产业排名前20的企业大多来自电信和制造业。我的建议是,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更多地宣传像华为这样的领导型企业,并努力营造开放的文化,鼓励全球性合作。此外,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关注爱尔兰,把爱尔兰作为企业在欧洲发展的起点。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一直致力于帮助国际企业发展其境外业务。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欢迎与中国的电信企业深入合作。

  关注智慧城市试点

  中国潜力无限

  “爱尔兰正在努力尝试一些新概念,例如智慧旅游、节能照明等。我们特别关注中国今年公布的90个智慧城市试点,希望能在这一领域合作”

  上海证券报:以智慧城市为例,爱尔兰在这方面作出了哪些尝试?

  利奥·克兰西:现在有一些研究小组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IBM在爱尔兰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智慧城市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尖端技术的研究。政府机关和地方当局也在努力尝试一些新概念,例如智慧旅游、节能照明等。

  我们特别关注中国今年公布的90个智慧城市试点。我们希望能学习中国的经验,也期待能与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合作。

  上海证券报: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流量呈爆炸式发展,这将给运营商带来哪些挑战?

  利奥·克兰西:大数据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带宽飞速增长,用户不断要求更低价格的大环境下,提升收入和利润。

  爱尔兰为促进通信网络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策。首先,对电子通信领域进行再规划,并在最近通过拍卖向运营商发放了4G牌照。今后几年,爱尔兰每家每户将享受30兆宽带。

  在商业领域,爱尔兰政府在过去几年完成了多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总价值1.8亿欧元的城域网建设。

  总之,即便运营商获得了有力项目,但要迅速将技术投入运行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它需要运营商、经销商和政府共同努力。唯有如此,大数据网络的发展才能与用户变化的需求同步。

上一篇:思科:可编程网络成物联网新引擎 下一篇:张亚勤:智慧城市依托于公有云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