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阿里金融、腾讯金融为代表的“新势力”以客户体验第一的进攻态势,让传统银行业感到无可适从,而随着中信银行“异度支付”品牌的推出,传统银行也终于吹响了网络金融“反击战”的号角。
体验为王的大数据营销
对于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设想,无论是互联网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都有一个不同的梦,而中信银行日前向自己的互联网金融的梦想又跨出了一步正式对外推出了新的网络支付品牌“异度支付”,该品牌旗下包含了二维码支付、NFC支付、全网跨行收单等子产品。
据了解,“异度”一词,源自cyberspace(异度空间)的中文翻译。“异度支付”除了体现银行科技力量的强大,更是传递一种服务理念,即在无界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中,通过现实与虚拟的多种方式,为中信银行客户提供“0”距离的贴心服务。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介绍,“中信异度支付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了三个分离,一是购物行为和支付行为的分离;二是支付行为和结算方式的分离;三是支付行为和支付工具的分离。”
其中,二维码支付作为异度支付的重点产品,将有效地解决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使支付不再受物理网点和PC终端的限制,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操作,带来了快速、便捷的体验。
“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中传统的线下消费模式,将线下购物与线上付款有机结合,更是一个全新生活形态的实践。”中信银行总行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徐鹏说。
徐鹏给记者举例:假设您想要去咖啡店买咖啡,只要打开中信银行手机客户端,就可以查找到距离最近的几个咖啡厅,比较优惠程度,在手机客户端上付款。付款成功后,手机客户端会形成一个二维码凭证。然后,凭此您就可以直接去领取并享受咖啡了,免去排队烦恼。
而二维码支付只是中信银行移动支付产业链规划宏图的一个支点,与商户展开深层次的数据营销合作将是下一步的目标。
“中信银行愿意替一些合作商户把数据维护起来,最终达到商户与银行的共赢。”徐鹏介绍,目前大多规划中的项目都还处于完善阶段,中信银行都没有任何正式的时间点,当确认能让客户得到好的体验的时候才会正式对外推出。
而对于未来数据营销的推广能到什么程度,徐鹏表示,第一要看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第二是否对双方的客户有利。
同时,曹彤补充称,现在网络金融的发展有点像电商初期的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信银行主要是在探索合适的市场模式,除了二维码支付这种模式外,还有几个模式中信银行也在尝试。今年主要的任务是把这些模式基本定型,推向市场,做好市场用户测试,客户体验的分析。
中信银行表示,针对主流电商,中信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客户的客户。通过解决电商的客户的支付便利性问题、会员金融增值服务问题、上下游供货商金融服务问题,来提升电商的主营业务收入,从而达到银企双赢。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信银行已与众多主流商户签署二维码支付合作协议,包括零售业巨头苏宁云商集团、红星美凯龙、三胞集团等。
此次中信银行与苏宁云商的合作除了二维码支付外,关于网络金融整合营销的内容还包括会员网络消费信贷;网络供应链金融;数据共享;网络产品联名卡;理财业务产品推荐;联合研发和营销等多方面。
抢跑背后的消费金融理念
自去年成立全新的网络银行部,提出要实现“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的战略目标后,中信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频频落子。
2013年1月16日,中信银行与腾讯集团及旗下非金融支付公司财付通举行签约仪式,双方约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2013年4月12日,中信银行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在美国纽约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期在中国大陆和海外拓展二维码及虚拟支付领域的业务合作。
2013年6月4日,中信银行与银联商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全新POS网络商户贷款业务。随后,中信银行又推出NFC手机支付业务,领军移动支付市场。
2013年6月27日,中信银行再度布局,创新推出“异度支付”品牌,包含二维码支付、NFC支付、全网跨行收单等子产品。
而这些落子动作背后的操盘者正是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
“减少现金、普及网络、推广无卡支付,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支付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谈及此点,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深有感触,他表示“目前中国的经济驱动力已经发生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消费将成为经济主流,消费金融必然成为银行业务的新热点。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的“概念货币”实现支付,客户可能并未看到银行的身影,但却享受着银行无处不在的服务,这就是网络概念下消费金融服务的最高境界。”
朱小黄还表示:“在今天的大数据背景下,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以存款、贷款为主要经营资源,以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建立在大数据和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支付方式、数据管理、财富管理业务正在形成新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此外,在副行长曹彤看来,就银行而言,在现阶段网络银行业务总体上有两种趋势:一是金融业务网络化;二是网络业务金融化。
曹彤表示,金融业务网络化部分包括:公司网银、个人网银、移动银行甚至再延伸到电子银行、ATM机、POS机等等,这些业务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防守策略。
在网络业务金融化方面,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阿里,实际上是在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加上一个很大的市场杠杆,反向的向金融方向发展,这完全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空间巨大。
但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合关系,曹彤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带动社会各种资源参与的模式,并不是银行包打天下的模式,如果走这个模式就违反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