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民政部向甘肃省紧急调拨1万顶帐篷、3万床棉被、5000张折叠床和1万条睡袋。甘肃省下拨500万元省级救灾应急资金,省民政厅已向岷县调运1500顶帐篷、4000床棉被、2000张折叠床,向漳县调运100顶帐篷、400床棉被,从陇南市紧急采购2万箱方便面和2万件矿泉水。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此前针对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启动的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紧急提升至三级。
物联网成灾后救援好“帮手”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灾后救援,有效提高了灾后救援的工作效率。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给我们提供新的途径,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提前做好灾害应对工作。面对不可预知灾害,也可为灾后救援赢取宝贵时间。这让笔者想起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地震,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灾后救援。
1.卫星定位系统助力灾后救援
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地震救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迅速做出反应,于20日下午为抗震救灾部队紧急配发与增调各260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装备。500余台北斗终端装备迅速增援雅安地震救援。截至21日17时,雅安灾区北斗装备已定位27000余次,通信30000余次,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效的应急导航定位保障。灾区人民称其为“北斗呼叫,天降神兵。”
北斗系统增援地震救援并非首次,2008年汶川地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便曾大显神威。在通信、电力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北斗系统及时搭建起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一线救灾部队之间的应急指挥控制平台,实现了救援力量位置态势共享,为指挥员全面掌握救灾情况,实时指挥救援行动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指挥手段。
2.物联网传感器和RFID助力灾后救援
每一次地震都揪动着人们的心理,每一次比较大的地震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提前预知地震,但是科学界正在努力攻破难关,希望能提前预警地震的到来,从而快速撤离人员和财产,随着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和传感器也能为防震抗震服务。物联网它把带有传感器的各种事物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据了解英国研究者使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这就用了物联网技术。他们把已建成在希腊的原型称为自治愈房屋。这种房屋在墙中专门设计了缝隙空间,并且墙体中加入了可在强压下变为流体的材料。如果受到地震引起的压力,流体回流到缝隙中,不会对固体墙面产生影响。其结果是,房屋依旧存在,但可能会移动位置。如果建筑没有坍塌,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据中国物联网智慧谷了解,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来预警即将到来的地震。
据中国物联网智慧谷了解,在日本,RFID标签被贴在避难道路路面上,这样避难者可以通过便携设备清楚地知道安全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有人被埋在废墟当中,被困者可以通过内置RFID标签的手机提供搜救人员自己的具体位置信息,以便搜救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营救。
在地震方面的作用只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它在其它自然灾害方面也有相当显赫的作用。比如山地的监控与测量,还有长江三峡库区特殊地带滑坡灾难监测预警。在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会应用于各种自然灾害,争取在每次自然灾害面前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当突发自然灾害时,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人、物体的识别跟踪、定位监控、追溯记录,为搜救抢险赢得时间。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协助我们降低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将是物联网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使命之一。通过其在“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应用,物联网俨然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技术。
面对这次地震,我们祈祷那些遇难同胞一路走好,愿逝者安息,生者能够坚强的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期待更多先进科技技术能够应用到灾后救援当中,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挽救生命,力争把灾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