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医院或许可能看到这幅情景。护士用移动终端随时将患者信息传回系统;医生手拿平板电脑,直接可以翻看病人病历并下医嘱……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医疗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推广。正式完成机构改革的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原有的信息化办公室升格为规划与信息司,并于近日提出推广上海经验,加快国家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政策层面的推动日益加强。
建设快马加鞭
种种微观信息折射出,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在各地快马加鞭的推进。走在前面的上海,其健康信息网目前已实现全市17个区(县)、5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上海联通本周发布其基于短彩信、语音、APP等的移动医疗新产品——“云健康”;青岛中心医疗集团本周成立医疗信息化中心,年内就将实现诊疗和护理的信息化。
事实上,在本轮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医疗信息化领域正成为政府民生投入的重点,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众多城市均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医疗工程。2012年8月,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将投入611亿元建设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
医疗信息化被认为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手段,上有驱动、下有需求决定了行业的快速增长空间。据IDC预测,2012-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由176.6亿元增至339.9亿元,年均增长17.8%。光大证券分析师浦俊懿亦预计,在医疗信息化的两大领域,医院信息化到2015年的规模将有望达到248.2亿元,复合增速32.1%;而区域医疗信息化未来3年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62亿元。
从国际经验来看,医疗信息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医院管理信息化(HIS)、临床管理信息化(CIS)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目前我国大中型医院以收费为中心的HIS已相对完善,建设的主力在基层医疗机构;而以诊疗为中心的CIS系统则是目前大型医院建设的重心;GMIS更多是区域医疗信息数据平台建设,试点之后的全面推广期亦渐行渐近。
浦俊懿分析称,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正处在由HIS向CIS和GMIS过渡的阶段,后两者将是“十二五”期间的建设重点。根据卫生部“十二五”信息化安排,明后两年相关建设或将从以点带面转入全面推进,行业有望迎来更快增长。而美国过去十年医疗IT行业一直保持高达13%左右的复合增长,尚属发展初期的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或有望进入“黄金十年”。
企业摩拳擦掌
看到巨大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跃跃欲试。如和佳股份5月31日公告称,公司使用超募资金1680万元设立子公司,子公司收购四川思讯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的9项软件著作权资产,涵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及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GMIS)。
作为医疗设备生厂商,公司通过此项收购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而得益于行业景气,有分析人士预计其借助现有渠道优势,或将快速实现软件产品销售,年内软件产品销售额就可能达到6800万元,毛利率约65%。
已有的市场参与者也不甘示弱,扩张脚步积极。如国内唯一专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上市公司卫宁软件,去年其客户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百万以上大订单金额增长89%;万达信息作为上海区域医疗平台的主要建设者,在上海经验的全国推广中占据竞争优势。今年已陆续拿下湖南、贵州等省级平台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在GMIS领域的市场份额。
湘财证券分析师姜国平认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仍处于“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2008年行业前十名占总体的份额仅为32%,美国CIS市场的前三位市场份额则已从2007年的42%提高到2012年的65%。随着项目门槛提高,行业集中度正趋于提升,处于领先优势中的卫宁软件、万达信息、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