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都提出了建设 “智慧城市”的目标。随着新的智慧城市试点的确定,智慧城市的热火如同这个炎热的夏季,在全国弥漫开来,然后,智慧城市建设并非空喊口号就能一蹴而就的,那么,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矫正”他的成长之路呢?
住建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目前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梳理出正在制订的标准以及根据实际需求规划近期优先编制的标准的思路。以突出共性标准为主,兼顾特殊要求标准,实现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落地。
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介绍,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RFID和智能IC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已经基本确立。
住建部已经完善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从2012年8月启动并开展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目前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梳理出正在制定的标准已经根据实际需求规划近期优先编制的标准的思路。以突出共性标准为主,兼顾特殊要求标准,实现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落地。
同时,住建部还启动了国家级和部级相关物联网科技计划的研发工作,包括国家级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测试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涵盖新型的智能家居业务模式,为家庭提供安全管理、能源管理和智能家居的服务内容。还启动了一些部级的项目,包括智能家居测试服务平台、中国城市宜家生活指数研究、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能效评估等。
试点城市:应正视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交通拥堵、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城市问题愈加凸显的情况下,全国各地似乎都投身到这一进程中。然而智慧城市涉及的领域太过宽泛,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建设过程中,应正视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据了解,一些地方不顾当前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集聚、资源不均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盲目“摊大饼”,在城管、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开展智慧城市的各项技术应用,结果导致城市最基本的承载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面临极大挑战。
在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把市民群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积极引导、鼓励民众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充分凝聚民智、借民力,让民众共建、共享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智能化服务。
同时,无论在智慧城市试点如何展开,结合各自城市具体的实际是事实所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毕竟智慧城市是全新的概念,遵照相应的标准来制定城市发展计划才能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