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刊发题为《ETC全国联网强推高成本技术》的报道,引起博友共鸣和热议。报道指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全国联网,不但费用成本高,而且采取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当前发展潮流。
有博友吐槽,现在的ETC使用并不方便,经常算错路程,让消费者多花钱。还有博友认为,如今技术发展很快,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该让市场说了算,进行公开招标,选择技术先进、价格低廉的产品。
费用高昂遭吐槽
不可否认,与传统过路收费方式相比,ETC收费模式更加适应现代交通体系的需求。博友“梁培俊”举例说,推行ETC电子标签有助于缓解收费站站区拥堵,降低高速公路管理的人工成本,而且由于车辆可以不停车通行,不仅能降低车辆磨损和油耗,还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有利环境保护。
不过,一些博友也深感国内ETC系统在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便。有博友表示,在通过ETC通道时,现在的ETC使用并不方便,经常会算错路程,让消费者多花钱。而如果和其他车辆距离太近,还会存在干扰问题。
更多博友则在抱怨费用问题。博友“sngyly”说,使用ETC必须先办卡,存上一笔金额不小的费用。还有博友对购置ETC标签的费用提出质疑,称用户要花300元左右购买一个标签,平均150元用于电池更换,这个费用有点贵。博友“hudrprof”也抱怨道:“这么多年过去了,ETC用的卡成本大幅下降,ETC卡公司的收费却一点不降。”
技术先进性惹质疑
有博友对国内ETC技术的先进性持怀疑态度。
如针对算错路程的问题,有博友表示,使用基于RFID (射频识别)的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利用RFID技术,就能自动收集汽车在高速公路的行车路线,有助于解决ETC系统下车辆少跑路、多交钱的困境。
还有博友表示,5.8GHz的ETC工作频率很难设定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城市道路管理等。
博友“看世界”指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拓展和增值性能更加值得关注。从频率使用上看,5.8GHz只能使用于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很难在技术平台上设定更多的增值服务,而RFID可以解决。以发展的眼光看,显然要优于ETC,当然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了。
博友“李玲”认为,基于ETC在应用及系统方面的漏洞,ETC的技术先进性愈发遭到质疑,RFID技术应该是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应公开招标鼓励创新
有博友认为,在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推广上,相关部门不能替代市场,应该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最终达到提升技术、降低成本的目的。
据报道,自1997年开始,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基于5.8GHz ETC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实验。近几年,为了保障5.8GHz ETC技术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然而,推广了这么多年成效并不显著。
博友“桃李”说,中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很显然,行政强制推广某项产品的行为与此背道而驰。主管部门无论怎么吆喝ETC如何好,也只能是市场中可供选择的产品中的一种。只有通过招标,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参与竞争,充分展示各自产品的优势,才能优胜劣汰。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推广,应该让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