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目前均有各自的基于NFC的业务,主要就是手机支付的业务,并且三大运营商的业务逻辑结构也基本相同,即将用户的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实现绑定,并设置独立的小额钱包,用户拿着支持NFC的终端到线下的刷卡机上使用。若是小额支付,则无需密码,直接从小额钱包当中扣除,若是大额支付,则需要凭借密码,从银行账户上扣除。
三大运营商在NFC支付上的布局并不算晚,均在2010年左右开始布局,如中国移动收购了浦发银行20%的股份,中国电信在上海世博园区推出了翼支付等。而当时,线下支付的市场主要是由银联把持。待到2012年之后,支付宝等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开始发力线下支付市场,他们通过二维码扫描、声波等方式进行线下支付,这不仅仅冲击了各家运营商刚刚建立起来的线下支付通道,甚至影响了银联的利益。
互联网公司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榜样,即互联网金融可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由线上、线下等支付通道、存量资金池、投资理财通道等共同组成,有的业务是为了吸引用户及用户的资金,有的业务是为了通过运作资金获取巨额回报。当这样的体系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运营商们才发现,原来支付业务并不仅仅能够收取一些资金通道费,而是一个庞大的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开始全力出击手机支付业务。
可以说,在除了银联之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当中,目前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运营商为代表的NFC阵营,另一个是以支付宝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阵营。从目前的政策层面来看,运营商的NFC是获得了相对良好的发展契机,因为央行叫停了二维码支付,对其安全性表示质疑,相反却对NFC的支付表示支持。
中国移动:为NFC手机提供补贴
中国移动可以说是布局NFC手机支付业务最深的运营商,早在2010年,即收购了浦发银行20%的股权,用于推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在NFC发展的早期,还发生了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关于NFC的频率之争,双方争抢标准的主导权,当时中国移动花巨资为用户进行支持NFC的SIM卡的更换,同时也在线下部署了大量可以刷NFC终端的POS机等设备。但是后来由于改造成本实在过于高昂等因素,银联的标准占据了行业的主导权,中国移动也采用银联的标准作为NFC的标准。
而到了2013年末,中国移动在原有的手机钱包业务基础之上,推出了“和钱包”业务,将NFC基础之上的支付业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中国移动认为,让用户更换为支持NFC的SIM卡难度较高,毕竟这仰仗用户的主动需求,并不能像手机内置功能那样,会让用户自行去开发。因此中国移动开始主打终端牌,希望新上市的终端均是支持NFC的。为此2014年4月,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宣布为每台支持NFC的终端提供30元的补贴,以促进厂商生产更多支持NFC的终端。而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目前正处在一个2G用户大量更换3G、甚至4G终端的阶段,促进NFC终端的发展,正是符合了中国移动当前用户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电信:主打手机卡更换
中国电信的手机支付业务实际已经发展了超过3年的时间,并且主要通过支持NFC的UIM卡的方式加以实现,最早是出现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当中,而同期发展的翼支付,实际并不主打线下支付。少量的需要通过线下支付的时候,也并不是通过NFC的方式实现,而是通过UIM卡上带有的天线进行通信。而到了2013年11月底,中国电信正式发布了手机钱包业务,这是三大运营商当中最后一个发布手机钱包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到了2014年,中国电信宣布启动1300万张LTE卡与5000万张多功能通用卡的采购,其中上述1300万张LTE卡与多功能通用卡均支持NFC功能,也就是说中国电信一次性采购了6300万张NFC手机卡。此外,中国电信还宣布,4G时代所有集采的终端都必须带有NFC的功能。
在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千万张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卡,预计将会通过各种激发现有用户换卡的方式加以发送。毕竟,目前中国电信存量3G用户的占比是最高的,只有充分攫取这一宝藏,才能有效推进NFC用户数的增长。
中国联通:强调自然增长
中国联通的手机支付业务是在2010年末开始商用的,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发展的不温不火,市场上也较少能够看到支持中国联通的刷卡设备。而在中国移动加强对NFC终端补贴,以及中国电信大批量采购NFC卡的背景下,中国联通的表态是既不会刻意推动NFC终端的发展,也不会采购NFC手机卡发放给用户。
因为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其不像中国移动还需要推动TD产业链发展,向来是依托成熟的WCDMA产业链发展的,因此推动NFC终端的发展自然也就不会是中国联通会采取的策略。更何况,中国联通所仰仗的那些WCDMA的明星机都已经带有NFC(如三星的S4和S5),或者即将带有NFC(如iPhone6),中国联通更加不用发愁;而对于NFC-SIM卡,中国联通表示,让用户更换是一项过于艰巨的任务。
事实上,手机支付也不过就是一项业务,并未涉及到生死存亡,同时市场上也只是能容纳少数的商家,若自我觉得实力欠缺,确实不如主动放弃,这比投入了,然后失败了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