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谁在给“一卡通全国”使绊子?
作者:肖萌
时间:2014-06-25 10:09:34
继驻马店之后,郑州将于今年10月加入住建部的全国互联互通行列,郑州的绿城通更是已经集公交、地铁、小额支付功能于一身。但更多城市在推进一卡通时仍持观望态度。系统更新需要花钱;多少相对封闭的互通体系让城市拿不定主意等都成了观望原因。

  继驻马店之后,郑州将于今年10月加入住建部的全国互联互通行列,郑州的绿城通更是已经集公交、地铁、小额支付功能于一身。但更多城市在推进一卡通时仍持观望态度。系统更新需要花钱;多少相对封闭的互通体系让城市拿不定主意等都成了观望原因。

  一卡通为“方便”而生

  现在的“公交一卡通”可以说是“城市一卡通”的前身,而在我国内地,很多的“城市一卡通”都是由“公交一卡通”演化而来的。我国首次使用公交卡是在1994年的杭州进行试用,2012年郑州与开封为推进融城,也实现互刷公交卡。随着郑州地铁开通,也使郑州公交卡升级为绿城通,更成为全国一卡通支付的缩影。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成立了金卡工程领导小组,国内第一张金融IC卡,也就是银行卡的前身诞生。而上海成为第一个发公交电子票证的城市。逐渐地,各个行业都在推广“卡片市场”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这为以后发展信息化工程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对IC卡支付形式的接受,忽然发现自己拥有的卡太多了,一个银行发一张卡,加上各种行业卡、社保卡、公交卡……卡片从方便变成了负担。这种背景下,一卡通应运而生。

  2010年9月21日起,北京市民持“市政交通一卡通”就可以去部分便利店、超市、西饼屋、餐厅、药店、电影院刷卡消费。而国内首批集社保卡、公交卡、银行卡功能为一体的IC卡在苏州吴江市发行,适用于政府服务、公用事业、金融支付等三大领域12个重点行业。一张卡片让市民免去了以往“多卡少用、四处奔波”的烦恼。

  莫让密钥成制约

  2001年,郑州市发行了第一张公交卡,采用郑州市公交公司自己编排的密钥体系,卡片只能在郑州市内坐公交。

  河南省公交协会会长李文说:“河南省公交协会在2011年做的密钥体系,现在推行的公交卡只能在公交系统内部应用,是地方性的行业应用。”

  在郑州市数字城市办公室市民卡管理处处长刘广乐看来,互联互通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需要相当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如今郑州绿城通发行初期,我们就选用了住建部的密钥体系,但还没有加入城市联盟。如果当时选用河南公交协会的密钥体系,那绿城通仍然出不了河南省。”

  现在郑州发行的绿城通,兼容了之前公交卡的功能,同时开辟了乘地铁和小额支付的功能。可除了驻马店和郑州,其他城市的“智能”仍停留在公交卡的基础上,大部分城市仍用自己的公交系统密钥,对外地“封闭”。

  可为何一张卡在地铁和公交,甚至在行业之间能刷呢?“这就比如身份证,无论拿到全国任何地方,都能够显示出个人信息,就是因为国家采用了一个安全认证密钥。密钥相同,就能互通。在城市一卡通建设方面,首先要选择一个密钥,这是一个安全控制体系。”

  刘广乐说,只有基于密钥体系才能实现行业、城市的互通,“有的卡片是接触式CPU卡,芯片在卡片外部,有的是非接触式CPU卡,芯片在内部。为什么现在全国市民卡推广得不多,就是因为芯片、技术不一样,密钥体系不一样,因此逻辑关系不同就通不了。”

  缘何多个地市在观望

  因更换密钥体系需收钱,各地市公交公司干脆自己研制密钥体系,这也造成了只能在当地坐公交的局面。

  “郑州是因为开通了地铁,要让公交和地铁通用,所以借助这个契机,才发展绿城一卡通。但我省其他城市只有公交,所以对一卡通的需求并不急迫。”刘广乐说其他城市都还在观察,等着国家出台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除非国家要求,否则更多城市只用自己的密钥。”现在各地都有公交卡,都是当地公交公司自己设计的密钥体系。目前,全省17个地市都和河南省公交协会签署了全省互联互通协议,但很多城市只是签协议,行动却迟迟没有开展。

  “没有硬性要求必须加入互联互通联盟,也没有统一的密钥标准体系,如果今天我加入公交协会的密钥体系,明天再让加入住建部的公交体系,来回更改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刘广乐说。

  同样,郑州与开封为了融城,在2012年实现互刷公交卡。但公交卡的部分优惠政策,至今不能通用。除此之外,一卡通至今异地不能进行充值,也是面临的全国技术问题。因此更多城市在互联互通道路上,持有观望态度,采用自制密钥而不互通亦不难理解了。

上一篇:北京市政一卡通平台支持16个品牌手机充值 下一篇:南京浦口试点夏粮入库"一卡通" 有望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