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标准缺失成为政府购买云服务的一大障碍。记者调研发现,因为标准缺失,使采购云服务如“空中楼阁”。专家建议,应自下而上逐步建立政府采购云服务标准体系。
标准缺失让“云”变“晕”
云服务标准是政府购买、使用、评价云服务重要依据,也是产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专家表示,标准缺失或不完善,购买云服务乃至云产业发展就如同“盲人行夜路”。
标准缺失制约云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专家、中科院院士李国杰认为,云服务标准的缺失或混乱是制约云产业深度发展的瓶颈。“没有标准就意味着没有方向或方向混乱。”
在与多家云服务商座谈时发现,因技术、资源、背景不同,以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云企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云企业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分歧。两大阵营甚至会为一条“源代码是否该自己编写”的问题争论不休。
标准缺失使采购云服务如“空中楼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说,很多政府部门对云服务的印象只停留在概念上,对其安全性本来有很大怀疑。如果没可供参考的评价标准,更不敢购买服务。
但在云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还面临困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栗蔚表示,首先,云服务作为新生事物,理论发展落后于实践。以往做标准先有框架,再有内容的方式不适用于云标准。二是云计算涉及的标准非常多,不同企业提供产品的方式和业务形态千差万别,怎么能把握共性,又不扼杀差异化也是一大难题。
建议自下而上推动
我国有关云标准的构建已经起步,和发达国家类似,也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建标路径。
2014年1月,在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的基础上,六十余家云企业共同组建的数据中心联盟成立。理事单位有19家,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设备生产企业及部分地区的云基地等。联盟主要在可信云服务环境建设、政府采购云服务推进、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工作。成立当天,联盟公布了根据二十项业务测评制定了云主机、云存储和云数据库等三项标准,被业界和市场普遍认可。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认为,由联盟牵头制定标准的好处很明显。一是贴近市场一线,接地气。二是提高制定标准效率。三是保护本土云产业,不给外企“不正当竞争”的口实。云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战略性产业,中国市场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外资企业一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如果完全放开云市场将对本土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从诚信环节入手
受访企业家和专业学者建议,建立云服务标准可从建立可信云服务环境入手,先解决信任问题,然后逐步建立政府采购云服务的采购类、使用类、管理类等具体标准。
“采购云服务的前提是用户对云的信任。而实际情况恰恰是很多用户对云服务是不信任的,这是采购云服务难以推进的最大阻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说。
受访专家学者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可信云的构建,宜包含三方面的要素:一是企业基本信息和业务基本信息。如企业产业规模和业务名称、运营的起始时间、功能描述及软硬件技术和解决方案等。二是云服务承诺的完整性。包括承诺信息安全、服务质量和服务商的免责条款。三是云服务承诺的真实性。服务商要提供存储机制等学术理论材料和近6个月的运行报告,并由专家审核。
结合政府部门的实际需求和我国云产业现状,专家认为,政府采购云服务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类:采购类标准,包括对云主机、存储指标、云数据库、网络托管、块存储、云引擎等指标;使用类标准,包括虚拟机互操作接口、存储互操作接口等指标;管理类标准,即制定政府采购云服务合同模板;安全类标准,即对政府采购云服务安全能力评价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