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乔布斯时代的第一个全新的产品,Apple Watch 有着太多的意义。
它会证明许多事情,可穿戴设备的形态到底应该如何?苹果新领导核心是否依然有开辟新品类的能力?科技公司能否真正朝着时尚奢侈品公司跨界?
一款产品的台前幕后,承载太多的压力。今晚 Apple Watch 评测频发,我们以 The Verge 主编Nilay Patel 的评测为主线,进行梳理。
从 Nilay Patel 的评测来看,Apple Watch 上最令他满意的体验,不是苹果着重强调的健康,也不是方便人快速接收信息的快捷视图,也不是令 Apple Watch 拥有更多功能的 app,而是苹果最近力推的移动支付技术 Apple Pay。
他称赞,“Apple Pay 支付体验是 Apple Watch 最棒的部分,体现了苹果在控制了硬件、软件、服务三个方面后,可以达到的高度。”在咖啡馆买咖啡的时候,只需要按两下 Apple Watch 右侧的 Side Button,将手表贴近 POS 机,嘟嘟声响起之后就完成支付,无需指纹验证。即使iPhone 上的 Apple Pay 支付过程已经很快捷,但都不如手表方便。而在我们看来,苹果在推动 Apple Pay 的覆盖面上不遗余力,同样是构成移动支付体验的重要基础。
美,还是丑?
关于产品的美和丑的评价虽然说有着比较多的主观成分,但对比之下们仍能发现 Apple Watch 在设计思路上的与众不同。当 Android Wear 阵营试图通过圆形的表盘设计模拟出传统手表的经典元素时,苹果则选择了一条“风险更大”的路线,以长方形、圆润的表身设计,表现出创造一种新型智能设备的决心。
从外表看,Apple Watch 弧形的表面一直延展到下方,但与表身接壤的部分留下了明显的缝隙。Nilay Patel 说,Apple Watch 的显示效果极棒,它带来了iPhone 上的视网膜体验,像素点难以察觉,极黑的底色也掩盖了屏幕玻璃上的弯曲。它是显示效果最棒的智能手表,甩开其它同类产品几光年之远。
Apple Watch 的屏幕显示方向可以在iPhone 上进行设置的,照顾了左右手不同佩戴习惯的人。
Apple Watch 的背面微微凸起成圆顶状,内部集成了心率传感器和无线感应充电线圈。靠近表带处还有一对按钮,用来锁定和释放表带。苹果愿意开放第三方配件设计,后续我们可以买到更多的第三方出品的不同风格、不同样式和不同材质的表带。
Nilay Patel 称,为评测设备,苹果提供了三种表带选择:皮质回扣表带(leather loop)、米兰尼斯表带以及白色运动版表带。皮质回扣表带虽然感觉像是塑料,但因为整理的时候非常方便,佩戴的时候感觉十分舒适。而白色运动版表带则和其它塑料表带体验一直。至于米兰尼斯表带,Nilay Patel 任性了一回,觉得戴起来感觉很怪,所以没有尝试。
Apple Watch 的重量可观,戴在手腕上的存在感比较明显。在 Nilay Patel 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他发现,周围人在上手把玩时,大都会对重量比较在意。不锈钢的 Apple Watch 连同皮质表带的重量可以达到 82 克左右,明显重于 51 克的 Moto 360,但是比 142 克的名士(Baume & Mercier)还是要轻很多的。总体而言,Apple Watch 不会轻到毫无存在感,也不会重到让你分心。如果是喜欢戴大表盘的男士,这种重量无需在意。但如果喜欢轻便的女士,Apple Watch 未必适合。
关于 Apple Watch 的设计风格,我们认为是难以评价。在这款手表上,即便是风格沉稳的设计师们,也没有统一的声音,爱者恒爱,恨者恒恨。但不可否认,至少它的设计语言与苹果当前的产品线保持一致。这也许是比是否讨人喜欢更加重要的一点。
毕竟当iPhone 4 改变了iPhone 一代到 3Gs 所使用的圆润线条时,也同样承受诸多质疑。而iPhone 6 将iPhone 4/5/5s 的硬朗线条变得圆润,也不少人觉得苹果的设计“变丑了”。最终能够判定设计风格好坏的,得看产品是否受消费者欢迎。
不过,似乎在时尚圈子里,Apple Watch 存在与 Google Glass 一样的尴尬。Nilay Patel 与购物界和时尚界编辑Izzy Grinspan, Nicola Fumo, Julia Rubin, 以及 Callia Hargrove 进行了沟通后发现——
从购物或者时尚界认识看来,Apple Watch 的属性更多的还是偏重于硬件小玩意一类,这种看法在科技界的Nilay Patel 看来颇为有趣,因为苹果在倾尽全力给 Apple Watch 以时尚奢侈品的定位。Apple Watch 依旧有一块屏幕,也集成了无线电元件,并且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并且,苹果一直引以为傲的机身材质,工艺,还有皮革表带都被科技界以外的人士所批评,从科技界走出来的 Apple Watch 需要在设计上狂奔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挑剔的时尚界人士的法眼。
实用,还是鸡肋?
从 Nilay Patel 的评测来看,Apple Watch 上最令他满意的体验,不是苹果着重强调的健康,也不是方便人快速接收信息的快捷视图,也不是令 Apple Watch 拥有更多功能的 app,而是苹果最近力推的移动支付技术 Apple Pay。
他称赞,“Apple Pay 支付体验是 Apple Watch 最棒的部分,体现了苹果在控制了硬件、软件、服务三个方面后,可以达到的高度。”在咖啡馆买咖啡的时候,只需要按两下 Apple Watch 右侧的 Side Button,将手表贴近 POS 机,嘟嘟声响起之后就完成支付,无需指纹验证。即使iPhone 上的 Apple Pay 支付过程已经很快捷,但都不如手表方便。而在我们看来,苹果在推动 Apple Pay 的覆盖面上不遗余力,同样是构成移动支付体验的重要基础。
Apple Watch 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是它的性能表现——慢,响应慢,加载慢,除了查看时间之外,Apple Watch 在很多功用上并没有你直接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笔记本进行操作来得更方便。再加上,我们已经适应了现今移动端、电脑端操作的即时性,Apple Watch 小屏幕交互的局促感,温吞吞,甚至是迟缓的响应速度让人抓狂。
这种交互上的迟滞或者可以用黄姓编辑用过的“凝重感”一词来形容,这一点在第三方 app 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从手机端调用数据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 Uber 这种需要调用手机 GPS 数据的 app 来说,The Verge 的说法充满调侃意味,“加载页面和确定当前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足够你走回家了”。
至于 Apple Watch 的其它方面,果然不愧“第一代”产品之名,可以明显感觉到团队设计匆忙,功能方面有巨大的提高空间。
通知,构成每一款智能手表的基础体验,因此对通知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并非所有消息类 App 支持 Apple Watch 的通知,比如WhatsApp 和 Google 的 Hangouts。另外,通知的类型也不够丰富,比如说在 Apple Watch 上收到 Slack 上别人 @ 自己的消息却不能直接回复,这个设计让人抓狂。如果这样,看 Apple Watch 的通知还不如直接掏出手机回复,反正也是要掏出手机。
Tapic Engine 是一个绝妙的想法,它为通知增加了触感。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它却像个半成品,振动力度弱,时间短,很容易就漏了重要的通知。而且,苹果不允许自定义 Tapic Engine 的通知方式,让人失望。——这样子,Apple Watch 就不能利用人类灵敏的触觉来区分不同类型的通知,比如说邮件类的通知模式可以是这种,日历的提醒又可以是那种。
虽然苹果为 Apple Watch 提供了数量众多表盘,然而实际使用才发现,原来用户是不能够自己上传自定义的表盘,而且也不能从 App Store 中购买第三方设计的表盘,十分可惜。
在 Apple Watch 的应用当中,Watch app 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应用排列界面,它永远都呆在最重要,在人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但是苹果似乎过于重视Watch app 了,“通知”、“快捷视图”(Glance)这样重要的智能手表体验部分,居然只在Watch App 的界面下才会显示,一旦离开Watch app,它们就毫无反应。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摸不着头脑。
社交是 Apple Watch 与其它智能手表有所区隔的属性。Digital Touch(数位触碰)为人与人的交流带来新的方式,但这个方式是否受欢迎,则有待验证。在 Apple Watch,至少它存在着操作复杂的问题——它不是一个 app,你无法从 Apple Watch 的界面中直接把它唤出,你需要点击 Side Button,进入联系人收藏页面,然后才能够发出轻敲、简笔画、心跳等信息。
实际上 Digital Touch 的信息传递并非实时进行。信息接收方收到的是一个通知,带领用户到 Digital Touch 的界面,然后看着“轻敲”进行,看着简笔画成型,看着心跳砰砰,然后消失掉。它更像是 SnapChat 和 Yo 的合体,而不是花式秀恩爱神技。手机是人类沟通史上的革命性设备,但是能够发送表达爱意的简笔画,或者心跳的智能手表还远远谈不上革命。
Siri在 Apple Watch 上的体验,也不够完美。它的反应速度上有些慢,不如直接用iPhone 来得爽快;过滤环境噪音也做的不好,Apple Watch 总会被咖啡馆里的背景音乐所干扰。难得让使用者感到方便的场景可能是厨房,因为会用到单位换算,嗯,但愿 Apple Watch 能够理解“少许”是什么意思,或者设置个定时器的时候。如果要处理更复杂的事情时,还不如直接拿出手机方便。——对于手表自动回复建议,如果刚好 Apple Watch 可以正确理解别人句子的意思,那么建议会很准确,但如果句子意思理解不了,那么自动回复建议给人感觉类似于瞎掰了。
健康和健身有必要单独拎出来说。毕竟这是 Apple Watch 最重要价值体现之一。
Apple Watch 的健康和健身应用主要有两个:Activity 和Workout。前者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即运动追踪功能,当然,也提供了花哨的界面。用户可以在 Activity 应用里设置相应的目标,比如卡路里消耗,运动量和站立时间。
这些目标和成绩以三个同心圆的形式展现,红色是卡路里消耗,绿色是运动量,蓝色是站立时间。除此之外,诸如步数,移动距离这些基本数据都能涵盖。
当用户戴上手表的时候,运动监测就开始了,不过除了监测之外,Apple Watch 并未提供其他的附加功能,比如在 Fitbit 上流行的社交功能。简而言之,就是大家不能在朋友圈相互攀比谁带着 Apple Watch 走了更多的路,少了更多的卡路里。不过不排除类似于微信这样的社交应用再调用数据的可能。
Apple Watch 收集到的数据会上传至iPhone 的健康数据库供其他应用调用,进而根据数据扩展功能。所以从定位上看,Activity 是一个基础平台性的应用,至于能根据健康数据构筑什么样的高楼就交给其他应用了。
另外的一个健身应用是Workout,这个应用和平台型的 Activity 不同,算是术业有专攻,为一系列的有氧运动提供了预设的计算模型。包括室内或室外的行走、跑步,椭圆机,自行车,爬楼梯,划船以及“其他”。苹果宣称选择了相应模式之后会出发特殊算法,利用加速计和心率传感器等不同元件捕捉非常准确的数据。如果再在口袋里装一个iPhone 那就更好了,二者配合可以调整加速计和 GPS 数据,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功能性上,Activity 和Workout 基本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不过还没有到达完美的地步。比如举重,瑜伽等锻炼方式并不一定会触发加速计或者心率传感器,所以在监测运动方面,Apple Watch 做不到包罗万象,只能使用“其他”这个模式。
拿心率传感器来说,在 Nilay Patel 身上,Apple Watch 就显得不那么专业,尤其是他满负荷运动,满头大汗的时候,心率传感器往往不准确。在他心率达到 148 每分的时候,Apple Watch 持续记下的数据只有 148 的一半。
即便以后 Apple Watch 能够获取软件升级,在健康和健身方面提供更多的功能,不过突破性预计不大。对于用户而言,作为运动监测设备的 Apple Watch 可能更漂亮,但绝不是最强大最持久的那款,哦,对了,它也可能是最贵的。
买,还是不买?
可穿戴设备要堂而皇之地攀附在你的身体上,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必须时刻处在待命的状态,并且有用武之地。这是一种很简单的逻辑:近视镜帮助你看清楚眼前的物体,墨镜帮你遮挡强光,这都是它们存在的意义;而同为眼镜,Google Glass 就因为百无一用最后落得个回炉再造的下场。
从目前来看,Apple Watch 的用处主要和机身的两个按键相关,Side Button 快速打开联系人视图,Digital Crown 打开应用程序列表。而根据苹果的设计初衷,Apple Watch 并不是用来进行重度使用(但实际的交互上的体验反倒加重了用户操作的频次,而操作逻辑上与iOS 的不统一也加重了增加了学习的成本),每次使用的时间在 10-15 秒左右,也几乎无法进行深入的操作。
对于 Apple Watch 取代iPhone 这件事 Nilay Patel 抱着一半希望,但事实上并未发生。每当早上一拿起手机,他就用个不停:组织自己的日历,检视 The Verge,检查 Twitter,以及回复 Slack 和邮件。这些都不可能在一块手表上进行处理,它永远都无法成为生产力工具。
不同于冰冷的iPhone 或者 MacBook,Apple Watch 想要营造的是一种能够让你时刻都要触碰摩挲的温暖感和舒适感。在这感性认知之外,能够在如此小的机身里凝聚起如此多的传感器以及计算能力,已经可以说是科技和工程工艺上的奇迹。
Nilay Patel 认为 Apple Watch 远超他的期待,唤醒了类似与曾经看到初代iPhone 的记忆。当表盘现出米老鼠图案的时候,高科技和蠢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苹果的路数。
Apple Watch 承载的,是巨大的野心,它想让人机交互更进一步。不过梦想很美,野心很大,但现实也残酷,它能三头六臂,但是却难以专精一点。与其野心相比,Apple Watch 仍是智能手表,但是还没能到给智能手表下一个一锤定音式定义的地步。
它出身巨贾,但想跻身贵族,却缺乏贵族气质。
Nilay Patel 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你想买 Apple Watch,那就买最便宜的运动版,不要把前投资在帮助苹果完善产品上,一句话,Apple Watch 是个有远见也好高骛远的小伙子,他不成熟,就不值得托付终身。
尽管如此,苹果已经用它的品牌影响力绑架了消费者,当你看到周围人都在一窝蜂的抢着体验苹果最新的产品时,你会发现在这个群体里你是不入流的。尽管产品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就像很多人跟风去吐槽iPhone 6 的摄像头,但就像身处科技圈的我,看着周围的人手持iPhone,用着 Mac,它的影响力早已经暴涨到让你身不由己,总是被裹挟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