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2日早间消息,随着工业4.0趋势兴起,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双重推波助澜下,不同产业的市场边界已逐渐模糊,全球的企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供应链与运营的专业管理者思考人力资源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对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效法国际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搭上互联网+的风口转型创新,是在思考供应链管理时不可忽视的重点。
APICS(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协会)首席执行官Abe Eshkenazi在会议期间接受了C114等媒体的采访,他分享了工业4.0和互联网+影响供应链管理的观点。
工业4.0带来的挑战
工业4.0是当今制造业的热门词汇。Abe认为,中国遇到的工业4.0挑战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多大差别。但自动化或者其他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所有工人的劳动。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就是通过对一些指标和KPI的衡量,来了解员工及供应链本身是不是在高效运营。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已经改变了整个供应链和公司运营。
供应链管理当前最要紧的是,让个人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基于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公司需要向所有员工提供培训,让他们了解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应该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信息会给组织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工业4.0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个人必须拥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正确评估问题出在哪里,而不仅仅是看到问题以后,急急忙忙找出解决方案。现代人过度依赖技术,直接通过计算机给出一个决定,马上开始执行,他们忽视了个人对于内容方面的评估。Abe强调,这是一种不良的趋势,过分依赖于技术,忽视了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发展工业4.0,谁能在这场制造工业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在Abe看来,无论是从公司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那些愿意长期投资人才、发展人才的企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对人才和知识的重视,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最后获得成功的关键和基石。
中国正走在转型的道路上,从低成本劳动力转向高品质制造上,打造一个更具有知识性的经济体,知识和培训是转型成功最需要的力量。
中国供应链管理人才现状
从过往的统计数据看,APICS个人会员数方面,来自中国的个人会员数排名第六;按公司会员数量统计,中国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从认证数量看,中国在全球排在第三,这足以看到很多中国公司对提供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视程度。
Abe透露,APICS中国个人会员大多来自跨国企业,他们是购买APICS产品和服务的主力,但中型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与APICS合作。
因此APICS将运营管理原则认证翻译成中文来进行培训和考试。运营管理原则认证主要针对一些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入门人,提供一些相关知识的了解。产业管理师认证(CPIM)、供应链管理师认证(CSCP)仍然采用英文培训、考试,CPIM认证代表着管理团队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已有超过十万人获得此认证资格;CSCP针对公司内部复杂的跨部门供应链领导岗位,以及需要在多个厂房或者多家企业进行管理的个人。
APICS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亚太区拥有28个合作伙伴。
根据Abe对中国供应链管理的观察,他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
“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没有经过培训的高质量人才。虽然人很多,但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必要培训,没有合格的员工来应对技术以及供应链方面的变化。”
当然人才流失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个人在培训和成长以后,离开了原有的企业去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是很多公司面临的挑战。
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是国内很多人的通病,一方面出于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是知识所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鼓励人们挺身而出,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很多人都是被动的态度,要等到别人问起,才愿意说出来自己的观点。
Abe称,中国并不缺乏充满智慧、有知识的员工,挑战只是他们愿意不愿意挺身一步站出来担任领导岗位,或者愿意挺身而出说出不同的观点。他说,APICS提供的培训会让员工有足够的自信表现自己。当然要改变这一点,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社会愿意鼓励挺身而出、有不同观点的人。
寻觅更多中国合作伙伴
供应链管理不再是本地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问题,是否有能力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用,更好的理解数据,这种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APICS用一套业界共同认可的定义、语言以及流程给组织、跨国企业使用。无论是CPIM、CSCP还是SCOR框架的认证,都提供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让企业更好的评估供应链管理。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寻找一些本地的合作伙伴,是APICS在全球的合作模式,据Abe介绍,他们主要的合作伙伴是教育、咨询公司和机构,要求讲师有一定的培训讲史,专业的知识和教育,还要有实践的经验。
除此以外,合作伙伴在担任APICS讲师前,也要先参加IDP项目,通过IDP项目,确保任何为APICS担任讲师的人,既有相关专业的背景和知识,同时具备实际操作经验。
“供应链管理及运营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了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但将来还希望进一步拓展和中国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更好的应对中国对于知识员工以及希望在知识经济方面更具有竞争力的组织,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