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低速增长 亟待融合升级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制造业走势判断课题组
时间:2015-07-24 09:44:07
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销售产值、进出口情况等方面都进入了低速增长区间,产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

  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销售产值、进出口情况等方面都进入了低速增长区间,产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目前,产业存在代表性产品增长乏力、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无序、芯片代工企业技术差距拉大等突出问题,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发酵、国家信息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加快构建、可穿戴设备市场开始爆发、智能网联汽车跨界合作升级等形势,预计下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仍将维持在10%左右的低速水平。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低速增长 亟待融合升级

  上半年稳中有降 产业发展态势转变

  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呈现缓中有降的趋势,产值增速再次跌破9%。1~4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2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的9.6%回落了0.9个百分点,较前年同期的12%下降3.3个百分点。纵观上半年,1~3月产业表现略好,超过10%,但1~4月较1~3月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并跌破9%。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11.5%,比去年同期的11.3%提高了0.2个百分点,较工业6.2%的平均水平领先了4.3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的发展态势正在转变,通信行业的引领作用骤降。通信设备制造业仍然引领着产业发展,但较去年增速下降明显。1~4月,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增长11.7%,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但分别比前年同期的25.6%和去年同期的18.6%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4G牌照发放红利殆尽,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可能进一步波及通信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微型计算机继续保持低速增长,销售产值为7185亿元,同比增长2.5%,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6.5%,高出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受集成电路发展推进政策发力,元器件行业出现快速增长,实现销售产值5259亿元,同比增长8.2%。

  产品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再次出现负增长。自2014年年初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后,产业外贸形势一直较为严峻。1~4月,进出口总额达3907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317亿美元,同比增长0.2%,高于去年同期(-10.9%)11.1个百分点;进口1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从上半年整体情况看,出口额增速一直保持低水平波动,1~4月出口增速比1~3月下降1.4个百分点,下半年出口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某些细分领域态势趋好,光伏平板显示继续增产。受市场拉动,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多晶硅产量保持稳定,目前18家在产企业中,开工率达到100%的有8家。预计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货量为22.5GW,同比增长50%;多晶硅产量约为7.6万吨,同比增长26.7%。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延续持续向好势头,产业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面板自给率稳步提升,扭转了我国液晶显示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上半年,全国有3条8.5代线建成投产,新宣布建设产线有3条,总计投资接近1000亿元。本土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快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改善。

  增长乏力 产业缺乏新增长点

  代表性产品增长乏力,产业新增长点尚未确立。自“十一五”以来,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计算机产品由于市场成熟度和普及率较高、手机等智能产品具有部分替代性,导致产品增速不断下滑。2015年1~4月,全行业共生产微型计算机9293万台,同比增长-12.6%。其中,笔记本电脑5729万台,同比增长-8%。从2012年开始,手机接替计算机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代表性产品,持续两年高速增长,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引领者。然而,自2015年以来,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智能手机增速从20%以上骤降至负增长,难以维系引领作用。1~4月,全行业生产手机49105万台,同比增长-3.4%;4G布局进入尾声,加之去年的超高速增长,移动通信基站增速出现负增长,增速为-2.5%;程控交换机产量为484万线,同比增长-25.4%。与此同时,平板电脑等新兴产品增速也出现骤降,而可穿戴设备市场尚未完全爆发,产业呈现“青黄不接”的新格局。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无序。一是跨界转行造成入门者参差不齐。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在传统业务下滑的压力下,不少企业家亟待寻求更好的行业来获得丰厚回报。智能手机由于入行门槛看起来相对较低,吸引了一大批包括互联网公司、传统硬件制造商、明星和个人的各色参与者。整体来看,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企业、机构和创业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对智能手机行业认识迥异。二是新进厂商对手机制造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事实上,在外界看来门槛较低的智能手机比想象中复杂。通常来说,一部手机的诞生要历经设计、资源开发、生产样机、测试、批量生产、测试、政府审批、联系渠道和上市等环节。其中,设计环节又包括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各环节环环相扣,有的环节耗时甚至达到一年左右。三是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跨界竞争者步伐太快,绝大部分企业由于认知缺乏,只能一味地模仿跟随,导致了产品严重同质化。当前,国产手机主要集中在低利润、低价格的下游市场。手机厂商之间大打价格战,陷入低价竞争泥潭,过分强调互联网对营销环节的发展模式改造,忽视了对产品定义和原始创新的能力。一些中小企业对品牌定义模糊,盲目跟风,推出的产品种类良莠不齐,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大陆芯片代工企业技术差距拉大,市场空间压缩。一是先进工艺技术差距拉大。从国际竞争对手看,台积电20nm工艺的营收比例已经接近20%,16nm工艺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实现营收,英特尔、三星14nm工艺已经基本实现大规模量产,10nm工艺也进入预研阶段。中芯国际28nm工艺预计今年下半年才能达到规模量产,实现营收。二是本土代工企业的大陆市场空间不断被挤压。2014年台积电来自大陆的销售收入为17.6亿美元,约为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大陆客户收入的2倍,并且中芯国际销售收入40%以上来自大陆。由于中芯国际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台积电项目还有较大差距,将造成部分客户甚至大部分客户流失。目前,台积电在中国大陆建设的生产线工艺节点可能为32/28nm左右,一旦建成投产,将对中芯国际目前正在建设的北京二期项目效益构成直接威胁。

  继续走弱 下半年将进入低速增长期

  (一)经济环境继续走弱,产业逐渐进入低速增长期。

  2015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逐渐复苏,美国经济稳定增长态势显现。但是,受美国等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不确定性影响,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依然低迷。上半年,我国出口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主要受外需持续低迷、传统竞争优势减弱、部分主要市场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大幅度贬值等三重压力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出口形势仍将面临较大挑战。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显著下滑。据市场咨询机构Gartner预计,全球IT支出为3.6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其中美元升值是IT支出趋缓的主要因素。由于产业缺乏量大面广的代表性产品,预计下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低速增长,产值增速约10%,出口增速也将维持低速正增长。综上,产业将整体进入10%以下的低速增长区间。

  (二)国家级重要战略密集出台,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上半年,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代表,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跨界融合、互联网创业创新等热点和难点,出台了一系列国家级战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成为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模式和重要引擎。《中国制造2025》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主线,明确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方针指引。我国宏观经济下行与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得“互联网+”行动计划赢得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可穿戴市场结束酝酿期,产品和应用场景亟待丰富。

  2015年上半年,以苹果公司正式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为代表性,基于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可穿戴设备新品层出不穷。Apple Watch是第一款基于iOS系统的智能手表,被外界期待为可跨时代的智能手表,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位了智能穿戴行业,甚至作为标杆产品引领新的潮流。2015年,基于安卓Androi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不断推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西班牙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华为以“更美好的互联世界”为主题,将新品发布重点从智能手机转向智能手表等可穿戴式设备,一举推出了智能手表Huawei Watch、智能手环TalkBand B2和智能音乐运动耳机TalkBand N1等3款可穿戴设备及配件设备,赢得了世界关注。当前,如何突破可穿戴产品的应用场景缺乏、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成为当前可穿戴市场发展的重要挑战,也是推动可穿戴市场爆发的重要前提。

  (四)工业互联网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初现成效。

  工业互联网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更加优化高效,推动生产模式发生新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青岛红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将服装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执行、物流配送等系统互联互通,组建了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同时利用跨境电商直销平台,将全球顾客的服装定制订单需求实时反馈到生产环节,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生产。在轻纺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红领2014年以来实现业务同比增长150%。工业互联网充分整合和利用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和价值体系发生新变革,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三一重工、潍柴动力、中车等企业依托互联网实时采集装备动态运行情况和工况环境数据,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优化设备运行参数、预测设备性能衰减并提前安排维护,将业务范围从单纯装备的制造和销售,向装备远程监控与维护服务拓展,实现了价值链的提升。

  (五)汽车行业加速转型,与互联网跨界合作进一步升级。

  上半年,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性进展。3月12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共同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开发、服务运营、商业模式构建和用户体验提升、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ICT企业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与整车企业在芯片、操作系统、软硬件集成、整车集成、车联网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ICT企业为整车企业开展了针对汽车电子和车联网的芯片、操作系统、车联网等技术与应用开发,整车企业开展了基于ICT技术的零部件制造、组装和整车集成、测试等设计与制造,ICT企业和整车企业的合作有望继续深化,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互联汽车生态圈。

  政策措施建议:加强战略部署 推动融合升级

  (一)加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等战略部署。

  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能力,为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夯实基础。大力提升本土芯片设计、制造等能力,加强本土化显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需求;不断完善布局物联网,加快发展传感器产业,形成从敏感材料、传感器件到系统集成、信号处理的全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生态体系建设,把握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环节,实现对其他行业领域的跨界融合与渗透,抢占新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加快应对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

  信息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在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对主管部门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对互联网电视、视频带来的数字内容管理,应研判产业发展趋势,迎合智能终端多屏合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自主发展机遇。二是面对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新兴行业,尽快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责,统一统计口径,建立标准,明确产业归属,便于高效、集中、科学管理。

  (三)加快集成电路先进工艺自主创新。

  进一步制订与贯彻《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实施细则。统筹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及地方集成电路的资金使用方式,明确基金使用的边界,引导更多市场资金投入集成电路相关行业。注重行业资源整合,推动资源聚集以提升整体效能,防范盲目建设和低水平建设,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产业基础的企业投资,引导投资主体进一步集中。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广播电子器件、高频器件等长期薄弱元器件生产能力,推动刻蚀机等高精尖设备的自主研发,加快MOCVD等自主设备的市场推广,充分挖掘我国先进制造的潜力。

  (四)培育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并举的产业生态。

  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之为引领、核心,打造企业集团,形成业务间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发展格局;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进行战略并购,实现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贯彻落实创业创新政策,培育创客空间等微孵化主体,加强企业配套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激活大学生创业和小微企业创业。构建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体系,龙头企业发挥行业领军者优势推动产业合作与交流,小微企业加快形成细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制造实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提升。

  (五)推进电子信息企业跨界并购和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增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在此新形势下,谁先突破既有领域,形成基于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谁就将率先确立竞争优势,龙头企业更能够借助在新进入领域的优势巩固自身行业的领导地位。同时,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渗透融合,不断促成产业间交叉创新,将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加强对企业跨界并购、跨界发展的研究,梳理企业发展需求和现阶段存在的限制与障碍,特别是对传统产业、传媒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行政审批等进行深入分析,出台有效措施,为电子信息企业开展跨界并购提供支持。

  (六)进一步建设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新增长极。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后续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推动北京“高精尖”经济体系的建立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确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对我国经济的集聚引领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吸引国外投资,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在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新增长极。

上一篇:大唐电信亮相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现“芯-端-云”产业布局成果 下一篇:李毅中:培育智能制造有5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