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于可穿戴设备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其实企业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因此功能大而全成为现在最普遍的选择。但是,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许多期望,比如:GPS定位、三防以及卡路里计算等功能。据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心率、血压等健康功能,以及支付、身份等安全功能的关注度比较高。
NFC支付功能落地难点解析
在现阶段移动终端的无线支付方案中,NFC是比较主流的应用技术,在2007年时候就开始推广,但是现在依旧没有看到比较好的应用。其实,NFC应用落地需要多方面资源的紧密合作,缺少任何环节都难以落地。其一,NFC支付需要一个安全的载体,一般都是以卡的形式存在,嵌入到手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中,确保入口数据的安全。其二,NFC有两大类型应用,一个是支付,如电子钱包等离线支付方式;另一个是交通卡,虽然交通卡也算支付的一部分,但是比较有特色,所以经常被独立出来。其三,需要有安全的人机交互界,最常用的是APP方式,方便消费者进行钱包管理。最后,对于支付安全而言,非常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是需要第三方可信任TSM管理平台,管理交易和用户的信用等信息。
但是,对于现存的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而言,想拥有NFC支付或者交通卡功能,需要将平台重新搭建。因为传统的交通卡或者银行卡,在发卡之前都需要根据银行或者交通公司的规范将卡预先设置,消费者拿到手里之后再做个人化设置。但是,如果将支付功能放在手机上,则完全颠覆之前的商业模式。因为企业并不知道客户需要哪些应用,不可能将所有软件都进行预装,而是消费者拿到手机之后,下载需要应用之后再做个人化设置。
因此,在初期阶段,运营商是最大的推动力,发布了许多带NFC支付功能的SIM卡。随后,手机厂家成为最大的市场引导力量,如iPhone、三星等都有安全模块,可以拓展手机的额外业务。在众多的手机厂家中,Google是最早在手机中嵌入安全模块的企业,推出手机钱包功能;三星先于苹果在手机中加入安全模块,建立自己的管理平台;小米3可以支持上海通和岭南通;努比亚Z9也开始支持深圳通;联想马上发布的几款智能手机也有类似应用。
穿戴设备如何打造支付、交通卡功能
现阶段的交通认证是非常不规范的,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导致认证过程复杂、时间周期非常长。欧贝特的安全模块已经通过北上广深的交通和支付认证,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另外,安全管理平台也提供北上广深对接服务,直接在网上下载中国银行、北京通、上海通、广州通、深圳通等应用,与设备原有的安全模块连接,就可以直接应用。与此同时,智能穿戴也正好需要支付和交通卡功能,可以将之前的积累分享到更多的终端设备。
但是,穿戴设备的交通卡功能一般都是这样操作的,比如:在京东购买手环,一定要先指定应用的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然后将应用预装到手环里,再从交通卡公司购买数据,普通售价是25~30元/卡,最后将这部分价格累计到产品价格之后卖给消费者。欧贝特的方案只提供安全硬件和管理平台,消费者用不用交通卡功能完全取决于自己,与手环厂家无关,降低手环厂家的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厂家备货的问题,不用预先支付给交通卡企业或者银联一大笔费用,可以直接通过欧贝特的平台进行对接。
另外,在众多的穿戴式设备应用中,支付也许不一定是刚性需求,但是交通卡绝对是。因此,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交通支付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可以支持网络直接下载应用。不过,穿戴式设备应用不仅限于支付和交通卡,更多的应用场景逐渐被拓展,如车门解锁、门禁、睡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