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医疗目前最明显的症结,是流量不等于赢利。”云像数字CEO安士辉在12月2日举办的“2015互联网+大健康论坛”上向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表示,未来十年内,依然是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时代,大健康产业的价值,更大程度上也还是会由那些掌握线下资源的企业和团队去创造。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中国大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在必行,对于“互联网+大健康”的思维模式,安士辉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小家庭化、慢性病普遍化等现象越来越显著,相应地对大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愈见增长,基于此应该对医疗数字化的发展做一个规划:第一阶段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技术武装药师(医师);第二阶段是要让这些医护工作者成为患者的个人健康顾问;第三步则是对积累的医患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以此来中心设计大健康产业的商业模式、服务及产品。他说:“对于医疗数字化的理解和操作,要避免陷入几个误区,首先是简单地理解为将与医药相关的商品放到互联网上卖;其次是过于看重时髦的概念而忽视了商业的本质;再者医疗数字化领域特别容易出现复制模式的做法,归根到底,是必须要做到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
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施伟斌表示,互联网,特别是数据传输、共享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普遍,医院里接诊的相当一部分病人都来自挂号网等互联网渠道,但对医疗系统来说,最理想的是能治病防患于未然,只是目前在国内做医疗大数据面临的壁垒还非常多,政策和法规方面还有待进一突破。具体操作层面对医生来说,一些医疗数字化应用的设计可以更人性化、便于操作一些,才能推动医疗工作更有效率地进行,也便于更方便地采集、分析医疗数据,“新华医院目前有40间手术室,平均每周要做约1500台手术,其中8间手术室已经实现全数字化监控操作”。
一方面是庞大的医疗需求,一方面却是重重难以突破的壁垒。邦明资本投资总监黄南透露,虽然目前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概念非常火,但对于医疗领域的投资仍相当谨慎,特别是对原研药企业和有政策壁垒、不可控因素较多的行业。“中国医疗产业里,药品等产品的价值被高估了,而更重要的诊疗服务的价值,却经常被低估和人为扭曲了。”黄南说。
“目前的医疗数字化很大程度上做的还是将现有存量资源优化的事情,比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精细化等。中国医疗大数据应用还在婴儿期,未来的路还很长,最需要那些既懂数据又懂场景应用的人才。”安士辉表示,可以预见到的近一两年内,医药流通领域将最先获得突破。未来5~10年,随着社会资本特别是一些巨头公司的进入,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放开,中国线下医疗资源有可能会重组,届时大健康产业的蓝图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