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今年可穿戴医疗级别应用或将迎来爆发
作者:钱童心
时间:2016-02-26 11:12:55
一些可穿戴设备初创企业将目光集中在了定制化以开发细分的利基市场,比如针对婴儿、儿童、户外人群、残疾人、老人以及不同疾病患者等细分人群的产品。

  本周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引领者Fitbit公布了强于预期的四季度财报,受益于圣诞季的强劲销售,Fitbit整个2015财年的销量同比翻番。上年四季度收入7.12亿美元,几乎也比上年实现翻番。上年四季度,Fitbit设备销量达到820万件,上年同期销量530万件。2015年全年销量2140万件,2014年时候仅为1100万件。

  不过Fitbit对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显示出担忧。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销量可能仅为4.2亿至4.4亿美元,比分析师预计的要少至少5000万美元。今年年初,Fitbit推出两款新品:智能手表Blaze和智能手环Alta,生产和营销费用或对公司一季度营收产生影响。

 

  Fitbit对今年一季度表现表示担忧(网络资料图)

  关于可穿戴设备,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黏性。究竟有多少人买了之后会一直戴下去,还是戴了几天就仍在抽屉里,Fibit分享了一些关于用户的有趣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有在公布年度财报时才会涉及到。

  Fitbit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活跃级”用户数量增长150%至1690万用户,2014年“活跃级”用户只有670万。2015年新增的1800万用户中,72%的用户,也就是1296万人仍然保持“活跃”。

  但是,截至2015年底注册Fitbit的2900万用户总人数中,只有58%,也就是约1690万用户保持“活跃”,这也就意味着,新注册用户的活跃度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Fitbit定义“活跃级”用户的标准非常低:只要订阅Fitbit的服务,绑定一个可穿戴设备,每天走路步数满100步或过去三个月有减肥计划的,都被视作“活跃用户”。

  价格战激励创新

  2015年是可穿戴市场群雄并起的一年。苹果也推出了革命性产品Apple Watch。但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竞争对手,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尤其在中国,2015年可穿戴产品的价格战大幕拉开,单件产品均价已降至200元人民币,以小米为首的企业通过价格优势掌握着市场较大的份额。

  根据德国咨询机构GfK的数据,2015年中国可穿戴市场销量达到2400万台,其中智能手环同比增长376%,达1200万台,智能手表同比增长577%,达1000万台。

  GfK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将继续扩张,预计达到3200万台的市场总量,这与包括苹果、华为在内的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进入可穿戴市场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教育有关。

  可穿戴初创公司上海翰临科技CEO陈越猛对第一财经表示:“资本实力的差异注定了初创企业必须把创新放在战略首位,其次是注重硬件。而像小米这样的公司,背后有大量资金推动,用户是他们最关注的,其次是硬件,最后才会考虑创新。”翰临科技去年推出的新款Cling智能手表显示屏首次使用了防水技术,还配置了紫外线检测功能;今年3月Cling还将推出全新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血液酒精检测技术,检测有机挥发性化合物(VOC)的传感器在国内首屈一指,汽车制造巨头奥迪也对该功能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希望与Cling的可穿戴设备合作,监测车内空气质量,并实现司机的自我监控和管理,降低酒驾发生率。

  差异化寻求出路

  GfK中国董事总经理周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主流市场竞争加剧,2016年厂商们可能不再满足于基础配置,而会添加一些功能打造差异化产品以寻求突围。不过功能方面可能仍然以健康为主。”

  而一些初创企业更是将目光集中在了定制化以开发细分的利基市场,比如针对婴儿、儿童、户外人群、残疾人、老人以及不同疾病患者等细分人群的产品。

  以翰临科技为例,公司已经研发出医疗健康级别的传感器,并很快将在山东齐鲁医院及安徽、浙江等省级医院进行试点。病人就诊时绑定Cling智能手环,就能持续检测体温和心率情况,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能达到持续监测的效果。上海瑞金医院也对智能可穿戴产品所获取的患者用户数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将在近期布局智能医疗网络。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新应用还在于健身房的管理。陈越猛介绍称,翰临科技已经和一兆韦德上海的100多家网点进行合作,基于可穿戴数据的管理正在改变健身房传统运作模式。腾讯今年也计划推出QQ智能健身房,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连通,打造个性化服务。

  掘金大数据

  大数据也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数据也是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在硬件以外的一个更大的盈利点,通过提供数据和服务,比如采取为会员制定提供高级服务等,能令大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也令原本不做可穿戴设备的厂商能够结合自身优势进驻可穿戴领域,这样能够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渠道多元化,可以不只是凭借一般电子产品的销售渠道,而是针对更加细分人群的精准定位来创造用户资源。

  此外,针对医疗健康级别的高级传感器也在研发中,不仅包括人的生理体征,还有针对情绪进行识别和监测的产品也在积极开发中。今年可穿戴产品在技术方面,尤其是针对健康检测的技术料有新突破。在应用层面,可穿戴设备也在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加强,在物联网大潮中增加用户的黏性。

  GfK的研究报告看好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和未来发挥的潜能。报告称:“基于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大数据,在未来是真正能改变生活的一部分。”周群向记者介绍:“可穿戴大数据涉及到几个具体应用方面包括定位、通讯、在线行为,比如支付行为、健康等方面。”

  不过,可穿戴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科技本身,但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另一个就是应用环境的贯通,数字生态体系的搭建。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及各方的通力配合。

  周群表示,目前传感器的功能技术已经足够强大,能够实现一些新功能,包括以上提到的有机挥发化合物的检测,但是在大数据的整合和连通方面,仍然无法实现贯通,形成闭环;加之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敏感,这些都限制了大数据在健康体系以及医院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上一篇:2016第二届深圳国际金融之移动支付论坛 下一篇:远程医疗引发处方外流的背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