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真的认为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想起《科学怪人》中的怪物,同时也会想起通过其悲惨故事所传递的关于傲慢的可怕教训。
人工智能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科幻故事《星球大战》中的主要部分。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到处都是,它们形状、尺寸各异,从具有敏感性格的微型机器(例如原片中看见高大的楚巴卡(Chewbacca)就尖叫着逃离的「老鼠机器人」)到前传中的机器人军队,以及类似Laurel和Hardy(漫画《Laurel-and-Hardy》中的两位主角)一样的搭档C-3PO和R2D2。
《星球大战》宇宙中的人们已经完全习惯了拥有机器人的世界。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的叔叔毫不犹豫地从旅行垃圾经销商处购买了智能机器人,他想试试这些机器人中是否能有一个可以用在家里的农场中。当大人们看到小阿纳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利用空闲时间建造的C-3PO(Threepio)时,只是认为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却并没有将其视为令人惊叹的奇迹。
很显然,组装智能机器的零件很容易得到,因为阿纳金和他的妈妈都是「奴隶」,因此并没有太多可支配的收入。如果C-3PO的所有零件都是回收来的,那么《星球大战》宇宙中的人们丢弃人工智能的处理器就像现代美国人扔掉旧智能手机或者电子游戏机那样随意。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是最有趣的一点,因为这其中似乎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机器人显然就是「人类」,它们有非常成熟的个性,这让其成为这个系列中吸引众多粉丝的可爱角色;但是人们对待它们又像是宠物、甚至像是奴隶,即使那些传奇、高尚的主角也是如此。
汉·索罗(Han Solo)甚至都不愿意礼貌性地承认C-3PO的存在,除非它安静不说话的时候,因为他认为它非常烦人。《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中,卢克把C-3PO和R2D2(Artoo)安排到危险任务中,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了赫特人贾巴(Jabba the Hutt)。(看起来R2D2知道整个计划,而C-3PO则几乎完全不知情。)
机器人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买卖;最好的情况是,它们被像宠物一样对待,这就特别像电影中牛仔与自己心爱的马之间进行交谈一样。在整个系列电影中,对机器人态度最友好的人物莫过于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的飞行员坡·达默龙(Poe Dameron),他将机器人BB-8视为其朋友和同伴。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星际文明非常非常古老——撇开所有延伸和杜撰不谈,第一部电影明确地告诉我们,绝地武士一千年来都在守卫整个星系的和平与正义。这对一个社会进行革命性发展(例如人工智能)来说,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似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人们早已经历了困扰如今现实世界中才刚看到人工智能开端的科学家的诸多问题。星战的世界里没有对于机器人公民权利的担心,没有对于机器人武装起义的恐惧,或者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例如强制让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变成奴隶等。如果这些问题也存在过争议,那么这些争议应该在很多代以前就解决了。
说来也怪,《星球大战》最初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清晰地有关机器人社会压力的信号:酒馆的酒保Mos Eisley在R2D2和C-3P进入酒吧时气愤地告诉卢克和欧比旺(Obi-wan)说,「我们不为机器人提供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合理地禁止机器人进入酒吧,例如酒吧太拥挤了,如果机器在里面的话会更加拥挤,行事不便;机器人可能会在赌博中帮助人们作弊等等,但其实这就是一种蔑视的姿态,类似于种族主义。当然,卢克的星球塔图因(Tatooine)是非常闭塞的地方,这里或许有一些观众并不知道的有关机器人的肮脏近代历史。
《星球大战》中与机器人相关的另一个奇怪的细节是似乎机器人很难进行重新编程。从系列电影中我们看到,机器人身上有防止其逃跑的「限制螺栓(restraining bolts)」,本质上讲,这类似于奴隶项圈。有人认为,通过对机器人进行重新编程,就可以让它们接受新主人,但在《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中,赫特人贾巴有一个「机器人刑讯室」,用来处置不听话的机器人,很显然有机器人在操作它。
影响机器人思维过程,而又不会引起很大麻烦的一种方式是抹去它们的记忆,而这也是《星球大战:新希望》中当C-3PO和卢克相遇时,C-3PO失去了大量重要信息的一个原因,而这些信息本可以对卢克带来极大帮助。
对于所有的荒诞设定(比如通过吞噬恒星来进行重新加载的基于固定行星的超级武器),《星球大战》的宇宙中对人工智能本质的设定从头到尾很一致,尤其是坚持认为人工智能的个性代码不易被重写这一点。显然,一旦机器人具有了自我意识,除了在抑制螺栓上做文章以外,能控制机器人行为的方式就很有限,这也是作者一直坚持的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具有完全自由意志的机器人是电影中的社会共识,无论是从陌生人对待流浪机器人(例如R2D2和BB-8)的方式,还是《星球大战:帝国的反击》中的一个巧妙的细节:达斯 维达(Darth Vader)雇佣的追捕主角的赏金猎人是一个机器人。
而观众所看到的是,机器人对于它们的角色设定非常满意——它们拥有情绪,且对于主人有不同的忠诚度,但我们从未看到一个机器人对于其二等公民的身份有所抱怨,或者是梦想要推翻其创造者。也许这样的事很久之前发生过,而《星球大战》中的工程师找到了解决这一叛逆本能的方法(但并不像《沙丘》系列中同样古老而复杂的虚构宇宙那样,由于人工智能暴动导致人类要严格取缔电脑的建设。)偶尔出现的充满恶意的暴力机器人可能被销毁了——也许这就是塔图因人民对机器人抱有偏见的原因——但银河系社会对此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机器人是如此地有用。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购买这样有用的机器,这也是星球大战系列中一个有趣却又鲜为人知的细节。机器人不一定非常昂贵——《星球大战:新希望》中卢克的叔叔欧文(Owen)很穷,但他仍能从贾瓦人(Jawas)那里购买一对机器人,显然这些机器人并不是非常贵——但其中很多主角都对拥有机器人没有任何兴趣。前面我们谈到了机器人如何有用,又如何便宜,看起来就像现代美国人拒绝购买手机一样。但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机器人与有机体相比,数量要小得多,因此许多人会选择不买机器人。不过请放心,当价格可接受的先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百思买(Best Buy,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商场上架时,它们会很快成为畅销产品。
《星球大战》宇宙中的许多人对令人惊叹的机器人技术明显具有抵触情绪,这是否意味着背景故事中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因素(很多人不信任机器人的充分理由)?是否在人类和外星生物之间存在着令很多人都不安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因素,甚至这有可能已经持续了超过一千年?这对现代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想法。不同于社会完全接受或完全拒绝,或许我们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会是两者的综合,一些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将它们视为帮手、宠物甚至朋友,而另一些人则永远都不会接纳它们。
从《星球大战》中机器人角色的流行和其玩具周边的火热销量中可以看出,人们或许会愿意和真正的R2D2、C-3PO或者BB-8成为好朋友,但这样一个真正会思考的机器人,由于无法控制,从而无法知道其究竟是玩具还是特殊物种,会很难让人接受。事实证明,模拟人工智能产品非常流行,例如苹果的数字助手Siri和微软的Cortana,但Siri并不会像Threepio那样抱怨,Cortana也不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来回徘徊,并且扎进废物中寻找老隐士。
《星球大战》的传奇故事中对待人工智能的方式似乎考虑不周,甚至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看起来更像是童话而不是科幻小说,但也许这实际上完美展现了:经过数代人的发展,非凡的科技是如何以一种外人看起来似乎有些困惑的方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