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的入华“搅动一池春水”,成为NFC产业的一个分水岭事件,让曾经一度裹足不前的NFC技术重新燃起了“战斗力”,业界甚而提出NFC产业已进入后APPLE PAY时代。然而,APPLE PAY虽然 “吸晴”不止,但NFC生态系统如何一扫以往的“痼疾”?NFC安全技术的流派和阵营会如何演变?面对移动支付和物联网+应用的无限前景,如何趁机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NFC将被引爆?
回顾NFC的发展,这个已经“出生”了十多年的技术可谓一直成长“缓慢”,究竟是为何?
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副总裁田陌晨对此分析说,一则NFC技术的推广不止局限在产品开发层面,而是需要建立整个生态系统的协作,特别是需要有在产业链上具备强劲实力的公司的大力推动,并对市场起到一定程度的引领作用才能实现普及。而这种情况在过去有所欠缺。二则NFC对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各个环节的兼容性提出要求,对新应用开发和用户体验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持续的推广和普及。三则公众对于移动支付的接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它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盛行,如微信和支付宝,用户的绑卡经验和支付习惯为NFC支付铺平道路。
一位银联内部人士也认为,NFC涉及的参与方过多,包括银行、银联、运营商、手机厂商、第三方等,每一方都希望游戏规则更有利于自己,在博弈中难以平衡各方利益。另外,与扫码支付相比,NFC支付对受理载体要求更高,支持NFC功能的移动设备和POS终端成本较高,不易推广。
“而此次Apple Pay入华国内各大银行所表现出来的推动力量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移动运营商近期也在大力推广带有NFC的手机。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使得NFC技术将被引爆。” 田陌晨表示。
后Apple Pay时代对手机厂商支持NFC推出支付应用的激励也是不言而喻的。在Apple Pay发布之初,国内手机厂商迅速跟进,小米、魅族、华为等一线品牌推出各种支付应用,但后续包括兼容调试、使用体验、支付合作、后端服务完善等一系列动作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步伐,仍待时间验证。
安全元件的纷争?
在技术层面上,NFC发展始终有一道坎,就是如何解决安全问题的SE(安全单元),这道坎上聚集的各方业内专家,终端制造商、卡商、通信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各显神通,提出的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如NFC+eSE(嵌入式安全元件)、主机卡仿真(HCE)和NFC+SIM等,分别由不同的阵营在推进,未来到底谁主沉浮将决定NFC的“走势”。
田陌晨表示:“安全性一直是NFC生态方重点关注的领域,恩智浦提供的NFC+eSE技术,提供了一种集安全、便捷、可扩展性为一体的解决方案。”他认为未来基于NFC+eSE的解决方案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接纳。据悉,NFC+eSE技术已集成在中国多款手机中,包括小米、OPPO、魅族、三星、中兴、OnePlus、金立、努比亚。其他一些OEM正在传输应用和支付应用中部署NFC + eSE解决方案。OPPO和魅族等厂商的产品已可用于深圳移动交通系统。
NFC+eSE方案与NFC+SIM卡比较来说,这两种解决方案可以在同一设备中共存,但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将选择提供最佳用户体验和更多实惠的服务。
在谷歌阵营的HTC方面,Apple Pay虽然支持HCE,但是苹果的一次性信令“Apple ID”却存在于iPhone SE中,这类似于安卓中银行或者第三方企业的云端。谷歌HCE的推出亦为NFC的发展带来了价值,让多个参与方博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银联云闪付就是基于NFC-HCE技术的移动支付产品,除银联外,招商银行等部分银行也推出了基于该技术的产品。HCE的SE解决方案或是本地软件的模拟,或是云端服务器的模拟。HCE未来是否可以登堂入室,第一要看Visa、master、银联是否能够解决本地软件、远程云端SE的安全问题,第二要看安全性解决后政府、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等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方案。
构建共赢生态?
随着移动支付日益成为整个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核心入口,各方人马都使出浑身解数跑马圈地。移动支付领域主要包括NFC支付、扫码支付和卡机支付三种模式,扫码支付如支付宝、微信虽是后起之秀,却于近几年连下城池。虽然移动支付只是NFC应用的一大场景,但随着Apple Pay的激进,能否借势逆袭?
“依靠Apple pay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竞争市场份额,还面临多个因素的挑战,竞争的关键不只是技术本身,技术之外,需要关注商户、用户、推广组织等层面。”工行电子银行总经理侯本旗在媒体上指出,“一是商户费率。对于支付,商户最关注的除了稳定性就是费率。二是用户使用频率。对于线上支付,影响使用频率的核心因素是支付场景;对于线下支付,影响使用频率的则是用户补贴。三是推广和组织,如果银行没有激励和动力积极推广营造应用场景,Apple pay可能叫好不叫座。”
因而,生态的构建“健康”与否仍是“左右”NFC发展的关键,不能再重滔之前的覆辙。“NFC需要打造由各方组成的生态合作体系,从而交付具有安全性和高度可扩展性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这需要产业链各方致力于生态系统的建设,包括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和促进标准统一以提高兼容性和用户体验,例如银行在各个商户的POS机已经随着银行卡芯片化的迁移,逐渐被升级改造。目前,绝大部分POS机都在兼容非接触功能。”田陌晨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除在移动支付方面迸发潜力之外,NFC也可应用于非金融支付类的O2O业务以及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带来增强安全性、简化流程、管理能源等价值。
田陌晨举例提到:“目前很多家电产品都在逐渐推广加载NFC标签。当冰箱或者洗衣机报错时,消费者用加载了NFC的手机就可以读取报错信息,上传信息指令到洗衣机厂家,并完成在线服务。对于家电业来讲,这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应用。”
竞争的“新次元”?
可想而知,受益于Apple pay的起量和NFC应用的多元化,NFC芯片和天线供应商也将大展鸿图,竞争也将进入“新次元”。
公开数据显示,NFC芯片国际厂商包括NXP、英飞凌、ST、瑞萨、高通、联发科等,国内厂商则有华虹、同方微电子、复旦微电子、大唐电信等;NFC天线主要供应商有TDK、村田等,国内公司有顺络电子、信维通信、硕贝德、瑞声科技等公司。
NFC芯片的考量指标除了小型化、省电、多通信标准相容性、高传输速度以外,通过多种国际和银联相关安全认证是一道重要的筹码。“NFC芯片安全检测认证的时间最长的,至少需要6-8个月,一些深层次的设计,包括代码、管脚等都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芯片测试完毕之后还要做相关应用的测试。如果运用到手机终端,手机厂商最后还要对认证后的芯片再整体做认证。”田陌晨介绍说,“去年恩智浦的两款安全微控集成电路产品通过了中国银联安全认证,成为首家获得中国银联芯片安全检测认证的外资企业。”
NFC方案包含硬件、SE,还有相关的中间件以及操作系统,厂商一方面需要提供从硬件到软件集成的方案,另一方面,NFC涉及复杂的生态系统,多方参与的协同工作是一个痛点,提供服务应用的一站式方案将备受推崇。
在业界关注的成本层面,据悉,每部手机增加NFC配置附带SE成本约增加4~5美元,这对某些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成本。此外,NFC带来的便捷性最终落点是“体验”。“NFC厂商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成本、简化设计、加快产品上市,并与不同的应用提供方紧密协作并整合应用,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支付体验是竞争关键。” 田陌晨指出。
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云计算、智慧城市、智能手持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对无线通信高吞吐量、高速率、稳定性、安全性给NFC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争战也将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