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直入地问,智慧城市是中国政企市场的制高点,在制高点业务中,华为如何定位?华为与伙伴的合作模式又是如何?
生态圈的自我修养
在我看来,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定位,更像生态圈的聚合者。首先需要简短阐释:智慧城市是个“巨系统”,涉及政务、交通、旅游、医疗、社区等诸多领域,子系统之间不可能相互孤立,否则与之前的“信息孤岛”又有何区别?因此,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其需要有一家企业能聚合形成完整的生态圈,而生态圈中又必须包括:投融资金融服务商、顶层设计方案商、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等优秀的合作伙伴。
在此方面,虽然华为自我定义是一家“聚焦ICT基础设施”的企业,但综合考虑品牌、经验和能力等因素,用户更希望其能承担起此份责任。当然担当“聚合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能力,而且既涉及智商,又涉及情商。
何为涉及智商?因为其必须在产品、解决方案层面始终保持先进性,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有着清晰的理解,并且具有开放的平台,以无缝兼容各类行业应用场景;何为涉及情商?因为聚合者毕竟与总集成商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不应该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利益的分配人。智慧城市不可能脱离生态圈合作伙伴,聚合者需与各伙伴进行能力互补、资源共享式的合作,甚至要兼容并蓄各类合作伙伴的业务方向和转型诉求。只有接受多种合作模式、商业模式,才能最大地发挥合作伙伴的能力和积极性。
华为智慧的选择
综合分析之前在北京、深圳、洪泽等地的典型案例可知,在智慧城市领域,华为其实已经做出了智慧的选择,而不是自我的选择,其正在逐渐适应聚合者这一新角色定位。
2015年底,北京市政务云平台建成,并正式对外提供服务。该项目极具标志性,几种业务模式转型都体现于其中:即,政府服务于民众,政府又同时以购买服务的模式获得IT资源,方案商和ICT企业共同服务于政府,且方案商又同时成为ICT企业的“甲方”。
北京市政务云平台属于典型的PPP建设模式,由太极云和金山云共同支撑。两朵公有云在业务上相互竞争,政府各委办局可自由选择入驻,但技术上其又互为备份,增强了系统稳定性。同时,北京市政务云平台的前端应用系统由太极股份设计开发,而底层ICT基础设施则均由华为提供。
说其极具代表性,首先是用户购买行为的转型。也就是说,政府购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设备,也不必再殚精竭虑地进行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其可以向太极云购买“热情”的服务,以得到IT资源。并最终实现统一机房管理、统一运维、统一安全防护,真正实现所有委办局信息系统的集约化管理。
其次是方案商身份的转型。太极股份在此项目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其一方面仍是传统ISV,基于公有云,为政府客户开发了统一的行政审批平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数据共享与业务交换平台等一系列前端应用系统;另一方面,太极股份已经通过该项目转型为公有云服务商,各委办局业务系统将逐步迁移到太极云平台中。也就是说,IT方案商实施的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项目,他们要像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一样,持续向用户提供服务。
当然,在整个产业链中,华为仍然聚焦于ICT基础设施领域。只不过之前的甲方是客户,现在的甲方是客户和方案商。
我不怀疑华为有能力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涉足诸多子系统,甚至为城市管理者提供运营服务。但很显然这种模式,在华为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也会限制合作伙伴能力的发挥,限制了合作伙伴业务模式的转型。给合作伙伴设置诸多限制,其实也是限制了其自身生态圈的发展和建设。
联合创新的生态圈
由此可见,华为已经在交易层面和商业模式上,理清和确定了其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拓展思路。当然,如果想了解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策略的全貌,还必须关注其7月15日即将推出的“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可以说,“行动计划”涵盖了合作模式、激励计划、市场推广、能力培训等诸多方面,但更在技术对接层面,为生态圈伙伴提供了联合创新的基础。
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包括:与智慧城市领域投融资、咨询规划、集成、运营,以及各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商等一流的合作伙伴,构建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基于华为“一云二网三平台”架构,与生态圈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开发,共同为客户打造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面向智慧城市生态圈,华为还将投入上亿基金打造。基金将支持生态圈合作伙伴在营销推广、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在联合解决方案开发落地和智慧城市项目拓展等方面的激励。
应该说,与ISV联合创新,是华为自2015年以来一贯的策略,而在智慧城市领域,联合创新则可更聚焦于华为的“一云二网三平台”。“一云”,即城市云数据中心;“二网”,即城市通信网和城市物联网;“三平台”;即ICT能力开放平台、数据支撑平台、服务使能平台。
其中“ICT能力开放平台”,为华为所特有,也应该尤其引起关注。在ICT能力开放平台中,华为可根据具体行业应用场景,提供针对性的预集成插件。也就是说,合作伙伴在进行应用开发过程中,调用的不是后台的产品,而是产品的能力,合作伙伴不必关心具体的产品品牌和技术指标,所涉及的云计算、SDN网络、视频会议、监控、BYOD等功能,可如搭积木一样组建。
在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华为还将宣布与2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并发布一系列联合解决方案,涵盖了智慧政务、平安城市、智慧环保GIS、城市运行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
目前华为企业业务在中国区的合作伙伴有5200家。智慧城市是近年来的热点,市场空间巨大,很多合作伙伴都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华为确定了目前的策略,在交易层面欣然接受合作伙伴不同的商业模式;在解决方案层面博采众家之长,并在联合创新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合作难度。简而言之,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定位,也许正如其企业业务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所说:“建设智慧城市生态圈,比华为自身的利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