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盒马鲜生,超级物种,新零售以及物联网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17-07-21 16:19:27
2011~2015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分别为10.5亿元、40.5亿元、130.2亿元、289.8亿元、544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50%、286%、222%、123%、88%,预计2016年、2017年的交易规模为913.9亿元和1449.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8%和57%。

  随着马云去探访了一次盒马鲜生,这个早在2016年就推出来的“新物种”再一次火了,据称马云来了之后,盒马鲜生的客服收到了1000多个咨询加盟的电话。

 

  关于盒马鲜生的报道一夜之间在各大媒体扎堆出现,当然,还有很多人会把它和永辉的“超级物种”进行比较,再然后,媒体爆料现在已经跟进做生鲜超市的还有好几家,比如美团跟进的掌鱼生鲜(暂无餐饮,跟苏宁的苏鲜生类似),以及名气并不大的速懒鲜生等等,据说还有好几家知名企业准备跟进,比如步步高的“鲜食演义计划”,大润发的“飞牛优鲜”,以及本来生活等。

  可以说,线下零售+生鲜+餐饮的生意,极有可能从小规模的试验,在很短时间内就会爆发。而在这背后,是中国消费升级之下,对于生鲜产品日益高涨的需求所引发的。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分别为10.5亿元、40.5亿元、130.2亿元、289.8亿元、544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50%、286%、222%、123%、88%,预计2016年、2017年的交易规模为913.9亿元和1449.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8%和57%。同时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生鲜电商的渗透率还有待提高,如3C产品电商已达15%,服装零售电商达到17%,而生鲜电商的市场渗透率不足1%。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鲜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元,电商的渗透率还不到3%,每年仍以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2018年将破千亿元。

 

  然而,即便生鲜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种零售+生鲜+餐饮的模式,对于店面的选择则非常的苛刻,消费能力,人流量,辐射能力,物流仓储等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综合的考虑。

  按照盒马鲜生总裁侯毅的估算:“如果进入所有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有2000家门店的空间。”这意味着如果有10个竞争对手进入,每个竞争对手一年铺设50个门店的话,那么4年时间,市场就饱和了,再接下去开设门店,效果就会递减,甚至出现亏本。而如果出现抢市场,加速开店的情况,那么市场有可能3年就被填满了。

  所以,跑马圈地,唯快不破!

  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做的最好的当然是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两家,盒马的背后是阿里巴巴,超级物种背后是永辉超市+京东,当然,还有一个外资叫牛奶公司的,而更有意思的是,盒马鲜生的老总侯毅原来是京东的高管。

  有分析师正儿八经的开始比较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大致的结论是:盒马鲜生大,超级物种小,但坪效方面超级物种远远领先;盒马鲜生线上订单占比超过65%,超级物种仅10~20%左右,盒马鲜生在线上完胜;盒马鲜生的店内,有三分之一的空间都是打包和配送的黑科技体系(马云到店后观察配送相关的设施时间超过一半),甚至天花板上都不是能看到传送带在运转,而超级物种相比较就简陋得多;从配送速度上来看,盒马鲜生主打3公里30分钟配送,实际体验基本都在30分钟之内,而且,配送费不管单客价,全免!而超级物种之前承诺2小时,现在在做的二代店对外宣传是要做到30分钟配送的,这就跟盒马鲜生杠上了,甚至,永辉号称要做24小时营业的超级物种。

 

  盒马鲜生天花板上的传送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超级物种是由永辉旗下的永辉云创打造的,而永辉云创除了永辉之外,主要的投资方有今日资本,占股12%,而今日资本则是京东最早的投资机构之一。

  超级物种能超过盒马鲜生吗?

  由于打上了阿里和京东的烙印,盒马鲜生与超级物的明争暗斗就成为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实际上,各大媒体中的水军之战早已开始。从明面上比较,你很难说盒马鲜生相比超级物种有更大的优势,而且第二代的超级物种,看上去更像现在的盒马鲜生了,毕竟,线下市场足够大,大家拼速度,未来鹿死谁手很难说。从单纯的超市+生鲜+餐饮的模式来看,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的竞争要看谁布局更快。

  不过,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控股的,但永辉超市不是京东控股的,我们来看看永辉的前十大股东股权结构:

 

  这里,张轩松和张轩宁是永辉的实际控制人,联合占比约29.31%,当然,前十大中还有永辉的四大金刚之三:郑文宝、叶兴针、谢香镇,合计5.75%,这些人合计有35.06%左右的股份,再加上一些高层和员工的股份等等,估计一致行动人的股份应该在40%左右。

  牛奶公司英文名是:The Dairy Farm Company, Limited,根据资料显示,牛奶有限公司系牛奶国际的全资孙公司,牛奶有限公司是牛奶国际在香港的主要经营实体。截至2014年12月31日,牛奶有限公司经营318间超市(中国大陆市场无经营超市业务)、921间便利店、369间健康美容商店以及3间家居用品商店。牛奶有限公司还全资拥有中国大陆的万宁(Mannings)业务和持有PT Hero Supermarkets Tbk(一家印度尼西亚的从事零售业务的上市公司)19.94%的权益,同时,牛奶有限公司还间接持有美心50%的权益。

  而京东邦能以及圆周电子则是京东下属的企业,各占5%的股权,合计10%。永辉引入京东,是因为自身没有线上的优势,利用京东的线上优势拓展其坪效,打通线上线下,是其主要的目的。而京东则需要有线下的门店进行其新零售战略(当然,刘强东近期发文不承认有“新零售”的说法,认为零售没有新旧之分),拓展线下流量,并将线下流量引入线上。

  目前,永辉超市发展较为迅猛,由于其创始团队及其一致行动人股权方面优势较大,京东方面即便后续继续增持,要想控股难度非常的大。所以,这里的合作就仅仅是合作,否则以京东配送的能力以及线上的能力,入股这么长时间以来,其线上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的迟缓(占比10~20%,盒马达到了65%以上),这就说不过去了。

  说到底,如果两方要进行深入的线上线下合作,那么就必须互相开放数据,尤其是永辉要把超市的数据和仓储的数据全部开放给京东,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从顺丰与阿里互撕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不开放数据,如何打通线上与线下,如何进行用户画像的精准描述,后续如何开展真正的新零售就无从谈起。(参考小商帮科技的历史文章《一文说清新零售到底有哪些商业模式》)从目前永辉自建物流体系,自营APP系统来看,甚至接入饿了么系统来看(饿了么属于阿里系,目前超级物种主要使用永辉生活APP和饿了么APP),双方的合作可能仍然以战略投资为主,合作程度并不深入。

  这就直接导致了永辉在未来,想要做到像盒马这样的线上线下联动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包括支付,信用等体系的建设,即便加上京东,甚至加上腾讯,也没有办法达到盒马的能力。

  如果京东协助永辉做大了,很难说不会出现阿里巴巴当年跟美团的情形,当然,也可能出现的是腾讯之于京东现在的情形,不过,腾讯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是战略投资者的角色,随着小程序O2O战略的推进,如果做起来,最终也会与京东和美团形成正面的竞争,到时候是敌是友还真不好说。

 

  综合来看,超级物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要超过盒马鲜生难度很大,永辉的优势是线下多年的经营经验,以及在商超中对于生鲜品类最为优秀的把控能力。但缺点也很明显:缺乏线上数据和用户画像(所以要跟京东合作,但能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再说京东的大数据,云等能力与阿里比较相差较大)、缺乏支付体系、缺乏信用体系(虽然拿了3张金融牌照,但远没有到发挥功效的时刻),甚至,盒马的各种黑科技,他几乎都没有,而且这不是短期能够学的会的。

  当然,即便超级物种无法学会盒马鲜生的各种内涵,但仅仅是做线下生鲜商超+部分的线上订单,超级物种依然能活的很好,但跟进者就不一定了,毕竟生鲜是一个大坑,没有管控能力,没有技术支持,进来者凶多吉少。

  盒马鲜生要做什么?

  这个标题看上去是废话,盒马鲜生不就是做超市+生鲜+餐饮的吗,难道还能做宇宙飞船不成?

  实际上,如果单纯认为盒马鲜生是做超市+生鲜+餐饮的模式,那么跟马云所说的新零售还是有差距的,新零售的核心是大数据,而大数据则是驱动未来零售和人工智能的基础。

  1、打通线上线下

  首先,在选址上,盒马鲜生是目前所有类似精品中最科学的。为什么会最科学?因为经过万能的淘宝的大数据分析,该地段的用户画像了然于胸,辐射半径的消费能力,人员构成,消费偏好等等,全部都可以作为选店的辅助。

  与传统零售不同的是,盒马鲜生从诞生时开始,就强调了线下配送的功能,3公里,30分钟,不限单价的免费配送,打破了很多配送行业的规律,比如说,传统配送满多少才配送,比如说配送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等等。而这些,构成了便捷生活的必要条件,用惯了这样的服务,别人如果配送要1个小时,你还用的惯吗?

  而这种配送,需要的是背后对于仓储和物流的整合能力。在盒马鲜生的店面中,三分之一是用于仓储和物流的体系,相当于一个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自动化完成的。接单之后,盒马鲜生店员将不同商品放入对应颜色的分拣包中,每个包带上贴着相应的条形码。这些分拣包会被门店顶部安装的传输履带运送至负责打包装箱的店员手中,整个接单到配送的过程一般不超过10分钟,送达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盒马鲜生的很多产品包装都比较小,甚至是加工好的一小包,适合一餐用的量,而推车也一反常态,比一般大超市的要小得多。

 

  实际上,这是要让周围的居民养成天天购买的习惯,要么上门来逛逛,要么网上下单配送,每次买一天的量,第二天再买,频率上来了,习惯就养成了。所以,免费配送,30分钟送达,说到底是要让你养成依赖的习惯,从而大幅加强线上的使用频率。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盒马鲜生的线上配送占比超过了65%,而且仍然在上涨中,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加,线上配送的比例还会增加。

  说到底,这种模式更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坪效”被线上的订单给大幅度提升了。假设一个传统的100平米的店面,按照最理想的状态,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0元,那么一个月就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扣除成本、人工、租金和税金,最后才会是利润。如果房租和人工大幅度上升,对于店面的影响是很大的,要么提高商品价格,要么就会倒闭。

  但如果该店面可以通过网络下单,并且周边居民习惯于网络下单,每天的营业额就可能大幅度上升,假设网络订单占到了50%,那么线下同样10000元的销售额,单店的整体销售额就会达到20000元,虽然配送会增加成本,但只要毛利核算好,销量大的就会有钱赚,而这些多出来的利润,就会大幅度覆盖店面成本。

  所以,盒马鲜生首先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大幅度提升坪效的商超+生鲜+餐饮的新物种。从盒马鲜生目前推出的方式:必须下载APP、小包装、小推车、30分钟送达、免费送等等举措,他的目标就是要把周边的居民变成网上下单的常客,从而大幅增加坪效,并减少门店的人流压力。

  2、新零售闭环的环节

  实际上,新零售可不止盒马鲜生,这只是阿里巴巴其中的一个布局,只不过因为生鲜产业规模太大,空间太大,所以,盒马鲜生单独被拿出来跑马圈地。

  从阿里巴巴的布局来看,除了盒马鲜生之外,还有合作的超市(百联、三江等),以及包括百联、银泰这样拥有Shopping Mall的大家伙。

  小商帮科技曾经在几个月前撰文《新零售,吹响阿里巴巴向腾讯和京东宣战的号角!》,文中曾经描述过新零售的几种不同的方式。

  以Shopping Mall为主的大型体验中心,以身边的超市为主的小商超,以及周边的生鲜水果商超,包括盒马鲜生这样的“四不像”,还有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综合商超等等,构成了家庭零售立体的“家庭生活”空间。

  你买生活日用品,一般以身边的超市为主,水果蔬菜,则以身边的果蔬店为主,买衣服、吃饭、逛街等,则以Shopping Mall为主,而盒马鲜生则定位于一次性能购买完全的中大型商超,并且能提供餐饮这样的一个结合体。

  阿里这几年的投资和并购布局,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家庭零售的方方面面。而后续,这种布局仍然会加强。

  一旦在全国各地的布局进行了大串联,那么这些零售的品种最终都会被大数据打通,而基于支付宝的会员制,则成为贯穿其中的主线。

  以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方面布局的重镇上海为例,在上海,阿里巴巴有十几家的盒马鲜生门店,与百联达成了合作,并成为了联华超市的第二大股东,还有众多的苏宁门店。随着布局的不断深入,未来,阿里巴巴将极有可能覆盖上海主要人群的生活半径,从而将你的生活需求一网打尽。

  你在百联买的衣服和玩具,你在联华买的生活用品,你在盒马定的海鲜,可能通过菜鸟网络的统一调控,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一个物流体系,就全部给你送到家里,根本不用随身拿着。

  到最后,这些零售的物种累计的数据,将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未来的精准营销,定制化,个性化等服务,都将从中得到体现。

  借用阿里巴巴自己的说法:创造盒马,不是单单为了要在线下开店(毕竟中国并不缺海鲜卖场),而是希望通过线上驱动淘系消费数据能力,线下布局盒马与银泰商业,以及和百联、三江购物等开展更丰富的合作形式。模式跑通后,其数据能力和技术能力会对合作伙伴开放共享。

  从这个角度来说,盒马鲜生是阿里新零售的一部分,是众多新零售产品的其中之一,盒马的定位也是技术公司,而并非简单的零售公司,这从其人员配置就可以看出来:盒马目前总部拥有员工900余人,其中一半是软件技术开发人员。而侯毅也表示,盒马还在探索盒马便利店、盒马购物中心等新的业态,很显然,光有目前参股的这些便利店以及购物中心还是不够的。

  此外,阿里在物流配送领域的软肋,借助新零售也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参见小商帮科技历史文章《新零售,吹响阿里巴巴向腾讯和京东宣战的号角!》),用户体验大幅度增强,而线上假货问题也将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

  而一单布局完成,其线上+线下的大数据,将可以作为一个巨型的入口,正如阿里所言:其数据能力和技术能力会对合作伙伴开放共享。这背后的市场岂止是零售业。

  3、高频支付的场景

  其实这部分没啥好说的,阿里巴巴布局了新零售,那么多的店面,那么多的合作伙伴,其支付体系一定是以支付宝为主。

  比如盒马鲜生,只支持支付宝,并且一定要下载盒马鲜生,虽然对部分年纪大的人而言有一定的门槛(有专人帮忙装APP和指导付款),但对大部分人而言没有压力。

  而一旦养成了高频的网上订购或者网下购买的习惯,相应的支付成为高频就将成为现实,而这些高频的支付,将大大提升用户画像的精准度,并对芝麻信用的准确性进行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4、布局物联网

  在今年6月份,亚马逊提出收购全食超市之后,除了布局生鲜,布局供应链等说法之外,国内外都有分析师提出了一个观点——布局物联网。

  我们用简单的语言大致来说一下其中的逻辑:

  在网络传输中,有一个概念叫“时延”,光的传播速度是300公里/毫秒,光纤因折射传播速度约为200公里/毫秒。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面对未来5G低时延应用时,数据中心(核心网)与5G基站间的物理距离必须足够短。比如,如果某应用要求接入网的时延不超过1ms,那么,数据中心和5G基站间的距离就不能超过100公里。

  这种场景在5G时代可能会非常的常见,比如说在无人驾驶的场景中,在复杂的路况中,车辆的响应时间要求非常的高,由于信息的采集,计算,反馈等都需要时间,所以,对于网络接入的时延问题就会有非常高的要求,简单的说,越快越好,越不容易出问题。

  而对于5G时代而言,大部分的计算都会在云端完成,而云端与用户端物理距离越远,时延就会越大,这是无法超越的,毕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做到超光速的能力。所以,一旦所有的计算都要上到云上,那么物理距离越远,问题越大。

  于是,就有了目前大火的“边缘计算”,相关的概念还有“雾计算”。

  先说说雾计算:雾计算的原理与云计算一样,都是把数据上传到远程中心进行分析、存储和处理。但相比于云计算要把所有数据集中运输到同一个中心,雾计算的模式是设置众多分散的中心节点,即所谓“雾节点”来处理。这样能够让运算处理速度更快,更高效得出运算结果。雾计算被认为是:分布式云计算,其本质还是云计算。

 

  有一种更激进的想法是,既然要分散,那为什么不干脆在最近距离完成计算?跑到云端或者跑到分散中心不都是跑吗?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指利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地带来完成的运算程序。运算可以在大型运算设备内完成,也可以在中、小型运算设备、本地端网络内完成。而用于边缘运算的设备既可以是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也可以是PC、智能家居等家用终端,甚至可以是ATM机、摄像头等市政终端。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

  在未来,雾计算和边缘计算将会成为云计算的重要补充,成为解决5G时代延时的重要技术保障。

  而遍布于城市各地的各类超市,则成为了5G时代小型数据中心的绝佳选择:场地较大,遍布城市乡村,电力系统完善。

  一旦构建了这些小型的数据中心,那么对于雾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实现将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未来的5G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这些数据中心,比如在未来高频的无人驾驶汽车,高频的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甚至送货的机器人,无人机等等。

  盒马鲜生作为一个主打生鲜品类的商超,还有非常完善的冷却系统,这跟亚马逊收购全食的思路是一样的。

  以盒马鲜生目前店内占三分之一的仓储物流体系来看,店内的小型数据中心至少架构上已经搭建完成,后续完善雾计算和边缘计算只是时间问题。别人正忙着讨论理论上怎么实现,忙着搞产业联盟的时候,阿里巴巴可能偷偷的已经开始搞了。

  联想到之前的天猫无人超市,一旦技术成熟,无人超市的模式几乎100%需要小型数据中心的支持,所以,阿里巴巴5G的线下布局已经开始了。

  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之外,完善物流体系,发展信用体系,尝试小额贷金融等等,都将会是盒马鲜生重要的布局。

  结论

  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为首的新零售板块布局,仅仅是零售板块的一小部分,整个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非常的庞大,涵盖了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方方面面,而背后的支付、金融、仓储、物流、信用、大数据、云计算、AI、乃至于5G的技术,甚至未来的智慧城市技术布局,与这场零售革命相辅相成。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未来5到10年,零售的格局将出现巨大的变革,便利、智能和贴心,将会成为零售的关键词。而参与其中的阿里巴巴,三江购物,乃至于亚马逊或者京东和苏宁等,要么在这场变革中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要么在变革中思维落后,最终被淘汰。这场革命将会造就巨无霸式的企业,比现在国内任何一家企业规模都要大得多。而线下各类零售店的命运,要么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加入到某一阵营进行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也可以自己搞,但成功概率很小)从而顺势成就未来,要么被历史淘汰。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会是最终的受益者,而且,很有可能中国会走在全球新零售的最前沿。

上一篇:物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下一篇:瓶装液化气销售实名制管理,购买需刷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