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好政策“卡”在半路——扶贫“一卡通”中出现的腐败问题透视
扶贫“一卡通”,指的是扶贫资金经农业、民政、社保等相关部门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拨款到银行,直接打入困难群众银行账户,由本人持卡取用。作为目前各地广泛采用的扶贫补贴发放方式,“一卡通”解决了过去资金发放中间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层层截留等风险。然而,从中央纪委和各地通报的扶贫领域腐败案例看,实际操作中“一卡通”腐败仍时有发生,且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各环节都存在廉洁风险,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问题易发多发
村组采集,乡镇审核,县级职能部门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向银行拨款,银行直接打卡到户……这是当前“一卡通”发放扶贫资金的主要环节。从媒体报道和各地通报情况看,“一卡通”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廉洁风险和腐败问题——
村组干部收集并上报本村贫困户信息,是“一卡通”资金发放的第一步,一些村组干部从一开始就走上歧途。曝光案例中,一些贫困村为了堵住村集体经济的“窟窿”、“贴补”村里日常支出或给村民多“争取”一些资金而虚报材料。好房报成危房,生活富足的报成低保户、死亡多年的人还在更新信息……为了套取资金可谓煞费苦心。还有一些村组干部出于私心,在上报信息时优亲厚友,让自己或不符合条件的“身边人”拿到“一卡通”享受扶贫补贴。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明仁苏木大段嘎查党支部原书记赵文臣、原计生主任霍占华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办理亲属及其他村民惠农“一卡通”,套取惠农惠牧补贴资金共计18万余元,2人分别被开除党籍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统计上来后,应当先由乡镇审核,再上报到县级职能部门审批。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常以客观条件限制为由,不认真履行职责,放松了对相关信息的审核把关,为虚报冒领扶贫资金打开了口子。四川省洪雅县扶贫移民局、畜牧兽医局有关干部就因审核疏漏,导致3名村党支部书记伙同他人虚报190多户养殖户,套取项目资金近90万元。更有甚者,个别乡镇和职能部门党员干部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便利敛财。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扶贫办原主任谷振永,对村干部虚报套取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悉心指导”,从中收受“好处费”3万元,最终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
资金发放环节,是暴露问题最多的一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以银行网点不健全、群众取款有困难等理由,将本该发给群众的“一卡通”集中攥在自己手中“代管”“代取”,明里暗里克扣盘剥。宁夏石嘴山市聚宝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张新明,长期代管智力缺陷村民施生惠母子的“一卡通”,非法支取占有补贴款4万余元。还有一些地方虽然将“一卡通”发给困难群众,但以各种理由索要“辛苦费”“跑腿钱”。在贵州长顺县代化镇,首批危房改造款下拨后,镇干部赖某授意5名村干部,向92户农民索要“辛苦费”近22万元,平均每户要从“一卡通”中取出近2400元“上缴”。
就连银行打卡这些看似不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未能幸免。四川省喜德县农商银行职员曲木阿达就从151张“一卡通”中,取出41万余元私用。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一卡通”偏离了方便群众的“初心本意”,不仅没有打“通”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反而让党的好政策被“卡”在了半路,损害了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
信息不够公开、管理“烟囱林立”、监管“一拨了之”,是“一卡通”腐败的重要原因
本该权责清晰、过程顺畅的“一卡通”扶贫资金发放,为什么存在如此多的漏洞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公开的弱化和监督管理的缺失。
信息公开是加强监督的先决条件。只有让资金运行在阳光下,群众监督才能更加有力,“一卡通”腐败才能得到有效整治。然而,贫困地区往往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困难群众居住分散,一些村组干部懒得挨家挨户介绍政策,往往将扶贫信息在村务公开栏里“一贴了之”,不管群众是否看到、是否理解。群众想要查询扶贫资金情况,因缺乏渠道,大多也得靠咨询村干部,“村干部说多少就是多少”。这些实际情况都为基层干部侵占挪用“一卡通”中的扶贫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监管方面,扶贫资金多头管理,“烟囱林立”,给监督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今的扶贫资金种类较多,涉及财政、审计、教育、民政、农牧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多家金融机构。不同的扶贫资金又使用不同的银行卡下发,农户手中的银行卡很多,少的两三张,多的十余张,而且不同渠道资金的发放周期不同,有的按月发,有的按年发。由于没有牵头部门,没有哪一家能说得清到底有多少卡、多少钱,困难群众心里更是糊涂账,精准有效的监督难以实现。
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干部本应承担审核把关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未能有效履行。职能部门人手紧张,每个科室仅有两三个人,面对大量的贫困户信息,无力仔细核实。一些职能部门“一拨了之”,资金拨付后不管不问,把监管的希望寄托在乡镇干部身上。而从乡镇来看,一些干部责任心较差、作风不严不实,也无心认真监管。江苏省连云港市塔山镇小探马村负责人瞿世强,3年时间侵占各类补助资金17万余元。为何历经3年才被发现?经调查,塔山镇民政、建管、农经等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检查多以询问村干部、看台账资料为主,有的部门甚至从来没有进行过实地走访,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负责该案的执纪审查人员说。
此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基础信息登记核实困难,也对“一卡通”扶贫资金发放产生不利影响。河北、内蒙古、吉林、河南、甘肃等不少省份在巡视中,均发现扶贫资金存在大量滞留现象,这些问题都说明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仍然任重道远。
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是破解“一卡通”腐败问题的关键
扶贫资金绝不是“唐僧肉”,更不是韭菜园子,不能谁想割谁就割,想割几茬就割几茬。要让扶贫资金真正惠民,真正落到困难群众的口袋里,急需堵上监管“暗窗”,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保持惩治高压态势,是解决“一卡通”腐败的前提条件。必须不断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于扶贫资金发放各个环节出现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发挥震慑作用。在清理腐败存量的同时,也要注重遏制腐败增量。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一卡通”腐败容易发生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建立跟踪、督查机制,防患于未然。
“一卡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治理“一卡通”腐败也不能只靠纪委监委一家,必须多部门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四川布拖县召集民政局、发改局、扶贫移民局等10家职能部门,细化工作方案,将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头上,对部门间容易推诿扯皮的“边缘性责任”进行再界定、再确认,坚决防止出现“只挂名不出征”的问题。纪委监委在工作中需要找准定位,认真开展监督的再监督,完善问责追究机制,坚持“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压实各方面的主体责任。
强化对“一卡通”腐败的治理,必须创新方式,把监督挺在前面,推进监督向基层延伸。其中首要的一点是改变过去部分地区存在的走马观花式的监管,真正走村入户,和群众面对面把问题调查清楚。贵州省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选取18000余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村级民生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探头”和“触角”作用,就是一种有益探索。推进监督力量下沉,既起到预防作用,也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推动查处,把腐败问题的危害降到最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打破“暗箱操作”,必须把监督的钥匙交给群众,提高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一卡通”信息公开方式多种多样,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当地困难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条件艰苦的地区可以使用公告牌、传单、乡村广播等途径深入宣传;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探索信息化手段,让扶贫信息直达群众。江苏省连云港市就开通了手机APP,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家的各项帮扶信息,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直夸“高科技真好,这下我的钱谁也贪不了”。
此外,一些专家还建议合并卡种,让困难群众只拿一张卡就可以接收各项扶贫补贴。安徽省界首市近日要求,由市直部门负责审核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一律通过市财政局惠农补贴“一卡通”账户打卡发放,杜绝“一户多折”现象,以此解决扶贫补贴“看不清楚、分不明白”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下工夫破解包括“一卡通”腐败在内的各类新问题、新挑战,让广大困难群众更好享受到中央政策的阳光雨露,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