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已实现商业化操作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金融体系早被监管层提倡。今年1月,央行官方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就积极鼓励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账户审核水平,鼓励银行将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嵌入开户业务流程,作为读取、收集以及核验客户身份信息和开户业务处理的辅助手段。
提起刷脸支付,公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三年前马云在德国的首秀。2015年3月,马云就在德国CeBIT展会开幕式上发布并演示了人脸支付技术,同年年末,蚂蚁金服人脸认证登陆功能正式上线。但由于刷脸支付商用化对安全性要求更高,且容易受真实场景复杂性影响,商用试点并没有马上开始。
近年,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巨头竞相加码布局人脸识别技术,比如去年12月,微信支付联合服装品牌杰克琼斯试点人脸智慧时尚店。今年6月,沃尔玛与腾讯宣布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其中就包括打造人脸支付创新支付场景。
在银行领域,刷脸取钱早已成为现实。只需按照ATM机提示操作,微微一笑,用户已经可以在多家银行ATM机上实现刷脸取款。而刷脸支付方面,多家银行已开始试水。据悉,目前招行在两家深圳的实体店铺推出“刷脸支付”。该行的“刷脸支付”不仅支持招行卡客户,同时也支持银联其他20余家银行的借记卡和信用卡完成支付操作。今年7月,农行重庆分行在重庆市渝北区一大型社区的一家超市试点运行“无感支付体验点”。消费者选好商品后,进入结算通道,检测设备会自动检测所购商品并计算其总价,而后系统自动检测客户人脸,进行刷脸支付。
保障安全才能更好地运用
如今,各方都在力推“刷脸支付”大规模商用普及。8月初,微信支付与京东支付开始达成合作关系,并且在商业领域推出“刷脸支付功能”。目前,相关相关“刷脸”收银设备已经在武汉中商、北京华冠和深圳福伴投入使用。
8月中旬,在蚂蚁金服开放日上,支付宝宣布在经过经验积累和技术升级之后,刷脸支付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能力,支付宝方面介绍,其刷脸支付目前识别的准确率为99.99%。其自助收银机和刷脸支付在超市、餐厅、药店等上线后,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结账排队现象,收银结算效率提升了50%以上。
建行的自助收银设备于今年进入上海书展,在支付结算时,用户只输入手机号码,根据提示对准屏幕眨眼,只需3秒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据建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介绍,除了在书展自助设备上实现“人脸支付”外,建行在智能手持POS上也实现了“人脸支付”,并已在全市文化、餐饮、超市等诸多场景共一百多个商户实现推广。
不过在普及任何高科技支付方式的过程中,公众最担心的依旧是安全。刷脸、刷指纹、刷虹膜的同时,会否刷走安全和隐私?比如,近期犯罪分子利用“GSM劫持+短信嗅探”的方式盗刷用户账户的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用户一觉醒来,手机上多了无数条验证码短息,而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宝、京东等账户中的资金却不翼而飞。众多金融科技从业人士表示,在刷脸支付商业化之后,在未来几年很有可能像二维码支付一样普及,但安全方面不断加码,才能让公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