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了11.2亿人,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场景的用户规模。如果可以撬动这些用户全面接入移动支付体系,尤其是下沉到现有移动支付体系尚未覆盖到的人群,将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移动支付,场景为王,这早已成为共识。
在线上,场景集中度高,大部分都被流量巨头们所垄断;但在线下,场景相对分散,标准化程度低,依然遍地蓝海。
线下场景的开拓,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会,甚至是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在各种各样的线下场景中,医疗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场景,也是很难渗透的场景。
尽管频次不高,但医疗与每一个人有关,不分性别、年龄、地域,无论高收入还是中低收入。
基于医疗场景,还可以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包括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这正是“互联网+医疗”,也是中国银联正在力推的重点业务。
随着银联十大场景拓展计划的全面深入,以及云闪付APP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格局会因此改写吗?
三大平台深耕医疗场景
与早前一些支付机构主要立足于医疗支付展开布局不同的是,银联采取了全场景建设的战略。
具体来说,围绕智慧医疗、社保金融、电子健康卡,银联搭建了三大平台。
一是智慧医疗平台。针对挂号难、排队长、流程繁琐的痛点,为患者提供医院全流程的就诊服务。
用户只需登录云闪付APP,进入智慧医疗平台,便可进行线上挂号、排队候诊、门诊缴费、报告查询、住院押金缴纳、住院清单查询等。
据悉,云闪付APP智慧医疗平台自6月份上线以来,已在全国27个省、100余个地市,合计1100余家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其中三甲医院数量40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总数的三分之一。
另据介绍,目前广东、深圳、安徽、新疆等地区的36家医院全流程诊疗服务也已上线,更有数百家医院的全流程内容正在对接过程中。
二是社保金融平台,在银联的助力下,今年4月,人社部签发全国第一张电子社保卡,青岛、福州、成都等城市先试先行。
与实体社保卡一样,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全国通用,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
在未来,电子社保卡还可以实现在线消费、转账、理财等金融应用,还可提供养老金发放、失业保险金发放和医疗费用报销返还等查询服务。
三是电子健康卡平台,针对以往一院一卡、卡内信息互不相通的问题,推出了储存汇集居民的健康档案、就诊记录的电子健康卡。
在2018年全国卫生信息大会上,银联提供融合金融支付功能的电子健康卡会场注册、入场、签到、支付等服务,展会参展总人数1.6万人,现场注册电子健康卡人数近1.1万人,扫码人次逾2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银联相关人士透露,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银联与多地卫生信息化主管部门就融合银联支付产品的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服务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近期相关业务将进一步落地。
超过10亿人群的可能性
深耕医疗场景,是银联十大场景拓展计划的一部分。
在今年,银联牵头制定了2018年100个示范城市十大场景的拓展计划。
这十大场景包括:菜场及15分钟周边生活圈、公交地铁、餐饮、超市便利、公共缴费、自助售货、校园、食堂、医疗健康和交通罚款。
如果说公交地铁是最高频的支付场景,医疗健康应该是覆盖面最广泛的支付场景,因此在移动支付大战中具有战略级意义。
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了11.2亿人,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场景的用户规模。
这意味着,如果可以撬动这些用户全面接入移动支付体系,尤其是下沉到现有移动支付体系尚未覆盖到的人群,将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的电子化、移动化推进缓慢,加之地方上各自为政,不仅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民生体验,更不利于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值得庆幸的是,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令市场各方看到了曙光。
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为医疗领域向着电子化、移动化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述通知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自助机具、手机客户端等多种途径,优化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
这份文件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
可以预期的是,在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将迎来黄金发展时代,而银联推出的三大平台则占据了先机。
截至目前,云闪付APP已经能够支持国内所有银行卡的绑定,230多家银行的持卡人可通过云闪付APP使用银联二维码支付,69家银行开通信用卡查询,52家银行开通借记卡余额查询。
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发布以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云闪付APP快速获得市场认可,目前用户数突破7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