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驱动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人们对个性化产品、即时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流程也会更加繁琐。整个供应链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获取重要信息、实时数据分析和内、外部协作工具。
数字化供应链是互联网架构,云端架构,支持全业务数据流通,可以实现商品、库存、物流、支付全渠道打通。以会员、商品、订单为线索,追踪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可视化管理,在此过程中沉淀的数据能帮助企业商业做预测和决策。
数字化供应链的 3 大特征
1.供应链从“链”到“网”的转变
传统模式下,企业的供应链是“链式”运作,若上游供应商供应出现问题,下游厂商的出货必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市场的短缺。
链式传统供应链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这一“链式”运行模式将被颠覆,企业供应链的运营将从“链式”变成“网状”,这将极大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等商业伙伴间的快速互联互通,革命性地提升整体供应链的执行效率。
网状数字化供应链
数字化供应链具有以下四项关键属性:
连接:连接是实现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借助各种数字化技术,企业享有更高能见度,更出色的掌控力及更为充分的互动。
智能:企业通过互联获得更多供应链数据,如何让这些数据有价值,其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认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灵活:数字技术使供应链具备了更高的互联与智能水平,企业可以通过配置,更灵活满足市场环境的变化。
迅捷:新型的数字化模型,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加入可以实现“即插即用”,这样可以更快速地参与到供应链的协同。
2.供应链第四要素——“人”
供应链要求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这其中供应链的参与者,即人是关键。无论是销售、客服、仓储、运输、财务等企业内部人员,到供应商、经销商及物流提供商,还有快递和司机,这些都是供应链要连接的对象。在数字化供应链中,人是供应链第四要素。
3.供应链随时在线
数字化供应链提供随时在线(Always-On)的服务,通过集成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实时获取与分析,更好支撑企业前瞻性的决策,从而带来业务收益。随时在线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能提升销售1-4%,降低生产成本5-10%,降低库存20-30%。
智能化、云计算、移动及社交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的融合,会加速驱动企业去实现应需而变的数字化供应链。
理解ERP、APS、WMS、
MES、RFID、EDI助力供应链运作
随着数字化大潮汹涌袭来,供应链领域人士也被越来越多的IT名词轰炸。信息化时代,了解IT名词的准确内涵对于供应链运作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新名词还是老概念,都有必要搞清楚其内涵才能正确地应用,以下为探讨ERP、APS、WMS、MES、RFID、EDI等常见概念在供应链领域的解读。
一、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在90年代初由美国Gartner公司提出的。具体含义随着观察者的视角而变化:
从公司管理层的角度来说,关键在于“计划”。ERP的功能模块可以同时支持多种任务的开展,从中长期战略计划的制定到底层实时的调度决策。
从IT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关键在于“集成”。ERP代表了一种软件系统的架构:财务、生产、物流、销售等多种模块被集成在了一起。这种集成的基础是一个由所有模块共享的数据库,ERP系统内部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对此数据库进行访问,虽然各人权限大小不同。
未打通的和打通的ERP系统之间是由区别的,同时存在多套未打通的信息系统,将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ERP系统的连通整合,无论是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还是不同企业的合作都很有好处。如果有正确而及时更新的企业数据来作为基础,而这就凸现出了ERP系统的重要性。
理想的ERP系统应该拥有统一的数据库,来“打通”各个环节
二、高级计划与排程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在整个供应链运行的过程中, 每天都有大量的决策需要作出。当供应链有超过10个以上具体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人员/设备可供调配,每天处理的任务量成千上万的时候,上述决策的制定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而耗时。如何在海量信息之中,把任务、时间、资源这三大要素精准地匹配起来?有鉴于此,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应运而生。
AP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先进的数学算法或逻辑来进行资源协调的“决策”。它的“高级”或“先进”体现在:计算量大(资源/任务的数量众多),要利用实时的数据输出实时的结果,要考虑多种约束(在实体的运营中由于场地、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并非所有计划排程结果都能被接受),并且结果要尽可能地优化,达到节省成本/缩短运营周期等目的,否则就不值得为这样的软件系统投入巨额的成本。
APS系统的应用范围
三、仓储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仓储是现代供应链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工厂管理和物流运作中都起到枢纽作用。WMS(仓储管理系统)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用来管理和优化仓库内的货物流动和存储。WMS常常和ERP系统对接,并且具有自动数据抓取的功能。数字世界中的仓储管理并不是空中楼阁式的存在,而是要和实际的仓库布局和操作流程相对应(mapped)。
WMS系统必须和实际的场景相对应,WMS 有十大常用的功能:库位分配、库存控制、拉动功能、货准备、拣选处理、质量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调度、器具管理、特殊仓储等。WMS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户需求与技术的进步在不断进化。例如,随着Kiva类机器人/AGV小车等自动化设备的日渐普及,相应的仓储功能也要体现在WMS系统中。类似地,无纸化操作、无线通信等技术在仓库运作中也日渐普及,因而改变了仓储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信息流。
四、运输管理系统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MS是一套计算机软件系统,用于管理和监控较大规模的运输操作(例如覆盖全中国的物流网络)。许多公司引入TMS系统的目的是增加物流过程透明化,实现精细的数据记录和追溯,加强流程管理并节省成本。
TMS系统可以用来追踪运输过程
综合来说,TMS系统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过程可视化、全局统一控制、文档管理和共享、网络结构设计、订单组合优化、选择最优路径和运输模式、费率管理、结算和成本分析等。TMS系统能够把收货方、发货方、运输者这三方的数据集成在一起,所以有利于供应链的纵向打通,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字化供应链的利器。TMS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运输的实时管理和决策、通过不同层面的优化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人力、设备)的利用率,以及提高供给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其可追溯的特点也便于货物质量的管理。
五、制造执行系统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是制造业工厂用来管理车间的计算机系统,在工厂信息系统中起枢纽作用。它包括资源管理模块、计划与调度模块、性能监测与控制模块、绩效分析与可视化模块等。作为数字化生产的载体,MES既掌控车间运作的现有数据,也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追溯。其软件通常需要和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结合,以实现对车间状态的感知、分析和决策制定。
MES是ERP系统与车间底层运作之间的桥梁。它与ERP/APS系统的关系是:ERP在同一家企业中,将生产、财务、采购、物流等职能部门作横向集成,并建立公用的数据库;而APS则在价值链中将不同的企业(从各级供应商到客户)作纵向的打通,进行资源调配。MES专注于同一家企业的生产职能,虽然在跨度上不如ERP和APS,但是位于价值链和职能部门的中枢位置,对于制造业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ES/MOM在制造业生命周期中处于中枢地位
近年来,MES的概念有被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制造运营管理)取代的趋势。后者和前者的区别是:MOM的覆盖面更广,将精益管理、人机交互、环保与安全等要素全面集成,并可利用OPC UA等通信技术将企业运作的各个层次打通。
六、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的主要硬件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电子标签附着在每件货物上:它内置微型芯片用于存储数据,并用天线持续发射出特定频率的信号,可以被读写器“读”到。反之,读写器也可以发射信号让电子标签接收到,从而执行“写”的操作。RFID主要应用包括:货物每到一个地方可以将“存储位置”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以及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将“当前加工步骤”信息写进去.这样有利于供应链运作的透明化和实时追踪。
RFID属于信息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一种。这样的计算机系统能够用扫码等方式来读取、识别数据,并自动上载和存储。对于读取的信息,计算机能够作自动分类(例如,货物属于消费品、普通工业品、还是危险化工品),以及识别身份(比如这件货物的生产序列号)。自动识别的好处是:数据读取速度快,错误率比人工目视识别要低,并可以节省人工成本。
七、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数据传输和数据识别同样重要,而EDI就是这方面的文档规范。它是指在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以电信号(无纸化)传输文档,例如采购订单、提货单、发票等。EDI传输过程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人工干预。为了保证机器可读,传输的数据必须遵照严格的格式。EDI的流动可以是7*24的过程,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流动,让供应链流程更加顺畅。并且在不同企业之间,信息以标准格式实现双向的流动。
EDI应用举例:可以是双向的数据传输。
典型的EDI工作机制
EDI文档的格式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会有所不同。常见的标准有:美国ANSI的ANSI ASC X12标准(广泛用于北美)、联合国的UN / EDIFACT标准(在北美之外用得比较多)、ODETTE标准(主要用于欧洲汽车行业)、SWIFT标准(主要用于银行和金融业)等等。
企业如何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企业内部
在企业内部,需要制定有效的数据战略和信息管理方法,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增强内部数据沉淀,同时提升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供应链的数字化将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网状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有助于决策者从中提取有用的商业价值,提前掌握正确信息,并做出更迅速、基于事实的决策,从而占领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收益。针对企业内部拥有多个IT系统或者多个软件模板的情况,要解决各系统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保证所有系统拥有一致的数据基础,完善的传输机制,实现同步更新、实时共享,大大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外部
在企业外部,通过优化客户需求预测,有效控制生产、服务风险,制定更完善的供应链计划和决策,网状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可以利用数据来获取竞争优势。在不同的企业间,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间的无缝连接,做到信息及时传递,将相应信息和突发问题实时反馈给上游供应商或客户,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可视性和协调程度,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应用数据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物流效率,帮助供应链创新,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