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编码是物品的“身份证”,解决物品识别最好办法就是首先给全球每一个物品都提供唯一的编码。EPC码是射频识别的编码标准,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EPC系统的核心之一。
1. 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UCC)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niversal Production Code,UPC)。UPC是一种条码,1976年美国和加拿大的超级市场开始使用UPC条码应用系统。UPC条码是最早大规模使用的条码,目前,UPC条码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Universal Code Council,UCC)成立。UCC是标准化组织,UPC条码由UCC管理。UCC成员集中在北美国家,目前UCC大约有几十万个成员。条码给商业带来了便捷和效益,目前条码仍然应用于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
2. 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
UPC条码的成功促使了欧洲物品编码系统的生产。1977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uropean Article Number,EAN)成立,开发出与UPC条码万全兼容的EAN码。
1981年,EAN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IAN)。这时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EAN条码作为一种消费单元代码,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唯一标识一种商品。EAN会员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1年加入EAN组织。
3. EAN·UCC系统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为使北美标识系统尽快纳入EAN系统,EAN加强了与UCC的合作。EAN和UCC先后2次达成联盟协议,决定共同开发、管理EAN·UCC系统。2002年11月26日,UCC和加拿大电子商务委员会(Electronic Commerce Council of Canada,ECCC)真是加入EAN,使EAN·UCC系统成为全球唯一的编码系统。
4. 全球电子产品编码中心(EPC global)
EPC global由EAN和UCC两大标准体化组织联合成立。EPC global的主要职责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护EPC网络,保证采用全球统一的标准完成物品的自动实时识别,以此来提高国际贸易单元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视性,提高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EPC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需要对全球每个物品进行编码和管理,条码的编码容量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就产生了。EPC码统一了全球物品编码方法,其容量可以为全球每一个物品编码。EPC码主要在射频识别(RFID)中使用。EPC码的容量非常大,全球每件物品都可以通过EPC码进行编码。EPC码将取代条码,不仅对未来零售业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将用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EPC global的组织结构
EPC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为了推进EPC系统的发展,MIT成立了Auto-ID中心。2003年11月,EAN和UCC联合收购了EPC,成立了EPC global。同时,Auto-ID中心更名为Auto-ID实验室,Auto-ID实验室负责EPC系统的后续研究。EPC global在美国(MIT)、英国、日本、韩国、中国、澳大利亚和瑞士建立了7个Auto-ID实验室,5个世界著名的研究性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阿雷德大学、日本Keio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相继加入研发EPC。EPC global得到了沃尔玛、可口可乐、宝洁和Tesco等100多个国际大公司的支持。EPC global要在全球推广EPC标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也参与到EPC的推广中来。EPC global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5.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
当UCC加入EAN后,EAN International成立。2005年2月,EAN International更名为GS1(Globe standard 1)。GS1结束了欧、美物品编码协会30多年的分治与竞争,统一了全球物品的编码标准。GS1不仅包括条码的编码体系,而且包括EPC码的编码体系。GS1拥有一套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信息交换标准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物品都能够在GS1的框架下被扫描和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