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正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成为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工业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尤其在以金融为代表的领域存在广阔发展空间,引来了科技公司的注目。不少人可能会问,生物技术在日常运营中已经有较多普及,即使出错,影响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真的靠谱吗?
在以前,出于隐私的顾虑,金融机构可能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徘徊,但作为一种兼顾安全与便捷的认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兴起,生物识别为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愈发成为金融企业一项“必备技能”。指纹支付、扫脸开卡、刷脸登录、VIP人脸识别等一系列人脸应用一再刷新我们对金融服务的认知。
不过,虽然生物识别技术与金融结合给用户带来了良好体验,但现阶段更多的是一种辅助作用,相当于在密码基础上再加一把安全锁,通过增加生物识别的环节,让支付更安全。
那么,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从辅助作用到主流应用,需要克服哪些挑战,方可成为继密码之后成为开启金融的钥匙呢?专家认为,确保身份核验安全、提高生物特征比对效率是决定生物识别技术在未来几年成为主流应用的关键因素。
多种生物识别方式,如果只用一种,都有可能被攻破。“面对实际应用场景,单一生物特征如同一个个‘信息孤岛’,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会下降,如何连通这些‘信息孤岛’,实现多种生物特征信息的综合集成应用和关联融合分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原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说。
而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即多种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结合使用)有助于降低金融诈欺所造成的损失,确保用户信息或数据安全,优于单一生物识别。将多种识别方式叠加起来,攻击成本会急剧上升,从而带来安全性上升。因此可以通过叠加识别方式的方式来增加攻击的成本。至于以后还会出现的新攻击方式,则需要在持续的场景中锻炼防攻击的能力。
结语: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将以其独特性,从单一识别方式向复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无论是安防还是金融,抑或是其他领域,复合生物识别都将逐渐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当然,金融机构接受新技术的滞后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就信息安全问题而言,金融机构将更加自信地接受新生物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