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先讨论了现有货币体系的弊端,指出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对优化现有法定货币的支付功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这体现在央行数字货币能减少对私人部门提供的支付服务的依赖,可以减轻央行的监管负担和压力,也可以加强现有法定货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解决现代货币政策面临的困境,具体包括政策传导的低效性、逆周期调控的困难性、货币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以及政策预期管理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应当具有经济状态依存性(economic state contingency),并说明了这一特性是央行数字货币解决现代货币政策困境的关键所在。
传统货币有三个缺陷:弱可追踪性、同质性以及实时性(real-momentness)。弱可追踪性使得央行很难监控货币如何流通,从而导致央行政策反应的时滞。同质性意味着纸币的唯一作用是计价,因此传统货币政策只能通过总量调整来影响私人部门货币的供给和成本,这会导致很难盯住货币供给。实时性意味着在传统货币下,交易和支付是实时的,因此央行无法确定货币的流向以及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此外,实时性还意味着央行的决策只能依赖历史信息。然而,当货币流向企业时,经济状态已变为t+1,那么央行的决策在此时看就未必是最优的。
为保证支付体系正常运转,央行允许私人部门以银行存款或电子货币为基础发行货币。包括银行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在内的多级支付系统丰富了支付手段并且扩大了支付网络,但是因为支付系统变得复杂,这也显著增加了央行的监管负担和压力,而来自央行的担保又会增加私人部门的道德风险。此外,现有法定货币的地位被削弱,也导致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
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优化支付体系、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在优化支付体系方面,引入央行数字货币之后,央行无需坚持传统模式,即私人部门提供支付服务、央行提供价值担保。基于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无需依赖第三方服务,从而扩大了现有法定货币的支付网络。央行数字货币克服了纸币的缺陷:通过收取管理费,可以实现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负利率目标;基于可追踪性,能够进行反洗钱、反逃税等;发行、交易、贮藏的成本大大降低。
在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时间依存(time contingency)、部门依存(sector contingency)、贷款利率依存(loan rate contingency)和经济状态依存(economic state contingency)四大特性。因此,央行能够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防止货币流通在实体经济之外,提高基准利率对贷款利率影响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以及进行逆周期调控。
在t0时期,央行已经设定了四个依存目标:时间、部门、利率和经济状况。因为它们在发行之初被设定但在发行后才产生效果,所以这四个变量又被称为预期依存(forward contingencies)。在t1时期,某商业银行计划借出货币,并将该借款信息上报到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如果该借款的信息符合央行事先设定的时间、部门、利率的要求,该借款就会被批准,对应数额的央行数字货币就会被激活,这意味着发行了新的货币。在t2时期,商业银行归还数字货币,如果经济状况正常,那么还款利率不变,反之,则按照t0设置的规则自动调整。比如,当经济过热时,还款利率就会变高;当进入衰退时,利率就会变低。这可以被视为一种逆周期调节机制。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意味着央行要在t0时期就确定t1时期的货币量,作者认为应当使用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