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沃尔玛再次蝉联《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榜首。自2001年以来的19年中,沃尔玛从未离开过这个榜单的前三,2014年起则是连续6年名列第一。尽管近年来在中国遭遇竞争挑战,但在全球范围内,沃尔玛的优势一目了然。
曾经有一个叫做“沃尔玛效应”的词汇:意指沃尔玛连锁零售网络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多年前麦肯锡就曾指出,“大卖场和百货零售业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一大半来自于沃尔玛的贡献”。
沃尔玛体系的强大离不开其对IT技术的投资和运用。在全世界的同行中,它是最早采用计算机进行库存跟踪、最早使用POS机和条形码、最早引入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最早拥有通信卫星用之于内部通信、最早采用无线扫描、最不遗余力推广RFID技术的企业。
并不夸张地说,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沃尔玛以一己之力,构建了一张垂直领域的跨国互联网,并据此高筑起了技术、数据和运营护城墙。
其实,除了为人所熟知的IT系统,沃尔玛创建产业信息交互与合作平台、与伙伴共享商业价值的生态战略同样值得关注。
早在1987年,沃尔玛就与宝洁等供应商做到了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跨越组织边界的业务信息联通,将曾经是博弈性质的上下游谈判关系变成了双赢的协作关系,达到了“降库存、提效率、准预测”的效果。
沃尔玛与供应商共享库存信息、物流信息甚至财务信息,宝洁等供应商能够进入沃尔玛的系统搜索自身产品相关的实时数据,并获得由沃尔玛提供的、在其商品名录范围内“自身做的如何”的对比性信息,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2001年前后,沃尔玛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规模仅次于美国政府的数据库,并以零售链(RetailLink)的模式将这些数据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共享,确保从供应商到消费者购物车的整条链路的效率能够得到持续提升,甚至达到了911事件后一周里,美国消费者心态的变化可以被供应商迅速观察、分析和应对的程度。
以今天的视角看,沃尔玛的零售链就是消费者和供应链信息交互的产业平台,处理后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各种界面,为商业生态伙伴所共享。
沃尔玛为商业伙伴提供各种软硬件支持,通过这些工具和标准,商业伙伴能够低成本的实现系统对接,从而将业务流程和信息反馈延伸到各自更深入的商业体系中,以沃尔玛为媒介的消费数据的价值得以被进一步放大。
这种通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数据开发、跨越组织边界的连通与合作,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从商品生产到服务各个环节共同进化、共享价值的状态,不正是今天人们在描述“产业互联网”时所畅想的产业生态场景吗?
只不过,沃尔玛的起步之初还没有今天的互联网和“云大智移”而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产业互联网”遵循的必须是产业逻辑,即腾讯所反复强调的“实体经济才是主角”,在遵从产业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技术与管理创新,产业互联的价值释放才有希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大量电子商务平台的涌现,沃尔玛基于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所建立起来的“比较优势”已大不如前。
换句话说,在技术扩散的背景下,同行们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与运用,已经不同程度的打通了上下游与消费者,不仅缩小了与领先者的相对差距,在电商大潮中为数不少的幸存者甚至还取得了可观的不对称优势,这是时代力量。
尽管如此,沃尔玛引领时代的信息技术投入与产业生态实践,以及在生态战略支持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仍然值得整个业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