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各种物联网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智慧化应用,从而使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达到“智治”新高度,还需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对此,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磊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进行了深入分析。
物联网是指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通信互联,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从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网络,扩展到了“人物互联”“万物互联”。随着5G、北斗系统的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加大社会治理相关物联网大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社会治理要提高社会整体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其良好的运用对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非常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进一步的精细化治理需要充分运用海量的物联网大数据,运用现代知识工程理论方法,构建、培育各行各业的社会治理专业化、知识化模型,并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决策支持服务。
当前,我国大数据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间、部门间存在的数据孤岛、数据共享壁垒问题,因此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经过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推进,可以看到我们在数据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一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也在落地推进。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大数据应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我们的一些数据资源开放平台的数据下载量并不高,可用性还不够强,在鼓励大家用政府数据开发社会治理的创新应用方面工作力度还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大数据平台中,由于元数据缺乏,汇集上来的数据难以被其他系统使用,存在“谁的数据还是谁用”现象。
二是数据共享壁垒还广泛存在。大量的物联网应用无时无刻不在采集数据,但许多数据大都躺在数据采集单位部门的数据库中“睡大觉”,如城市公交车载监测物联网。新型公交车辆在发动机、电池、驾驶台等关键部位都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通过车载CAN-BUS(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和公共无线网络将数据流传送到后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与车辆技术履历、调度、位置、路况、天气等数据融合,可以构建车辆健康状况监测模型、新能源车辆电量预测模型,实现智能、智慧调度,解决目前大量存在的公交车辆运行故障救援、新能源车辆缺电趴窝等现象,提升市民的公交出行体验。
又如高铁的地对车监测、车载监测、综合检测车、专业检测车等物联网系统汇集的海量数据,其大数据应用应该成为高铁安全运行、基础设施运维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但是目前也受制于数据共享度不足的问题,有显著成效的创新应用还不多,这也是目前智慧高铁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拥有单位普遍没有意愿将数据共享给有充分技术研发能力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使用,由此造成这些数据共享问题的存在。因此,要加快数据确权、数据共享权属的研究与制定,构建依照权属关系的数据共享安全和可控环境,推进各行业公共服务相关大数据的安全共享。
大力推进全国范围的基于射频识别的物联网应用
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中物体身份的有效标识,与条码、二维码等标识的识别方式相比,具有非接触、自动化、快速识别的优势,已经在金融支付、智能交通、铁路运输、生产制造、物流仓储、销售流通、资产管理、安防管理、防盗防伪、质量追溯等领域大量使用,极大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了技术、服务、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对RFID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为RFID产业与应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目前已从政府主导、引导逐步向各行各业主动应用扩散。
一个RFID标识由芯片及其封装构成,其成本远高于喷制印刷的条码、二维码,在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中应实现回收循环利用,否则相应的经济成本将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必须是一个阅读接口标准统一、后台数据一致的闭环系统,而其闭环越大,应用效果就越大,规模效益也越高。
一些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2000年左右广深铁路公司的RFID客票、某航空公司基于RFID的乘客行李托运管理、某港口的基于RFID的集装箱运输管理等,均未能取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闭环应用范围太小,难以实现物联网应用降本增效目标。
我国目前成功的大范围RFID应用都是由政府和行业主导实现的,如铁路、电网、铁塔、石油管道、油田、危化品运输等,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我国政府部门还应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国家范围内统一标准的RFID应用,以下以RFID托盘运输为例进行阐述。
现代托盘运输始于产品制造,终于消费终端,由物品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向第三方租赁托盘,一个托盘上的物品信息与RFID托盘是在数据库中始终绑定的。在物品的仓储运输、流通过程中,可以全部由叉车、传送带等进行托盘装卸作业,在物品交接过程中也同时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极大地提高商品运输与流通效率。而目前我国的托盘运输往往局限在一个仓储基地中、一个货运站场中、一个生产或销售企业内部,或是在一条固定的供应链范围内,在运输流通过程中往往还需要人拉肩扛更换托盘等装载或运输工具,或者人工更换托盘上的识别标签,尚未达到生产自动化。
全国范围内统一的RFID托盘运输的实现,需要做到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交通运输、商业流通等多个领域的托盘规格、RFID技术、数据交换规程、作业机械等的标准化,需注意与国际标准接轨,并进而培育出我国的规模化托盘租赁经营企业。这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领域的国民经济综合治理问题,无疑需要国家政府部门进行牵头、引导。基于RFID的托盘运输在我国的广泛实现,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产业升级,同时极大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终造福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