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到乱停乱放带来城市治理难题,近年来,审视共享出行的舆论出现诸多理性声音。面对共享出行乱停乱放带来的城市新疾,究竟有无破解良方?
在浙江,2020年7月1日,《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生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共享电单车发展方式的省份。该条例提出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针对性制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投放政策,明确允许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为何浙江针对此,率先进行了系统的法治思考与尝试?在国内共享交通权威专家、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交通运输规划博士后顾大松看来,正是宁波的共享电单车治理方案,为该省率先开展共享电单车管理立法奠定了基础,探明了方向。
法治为基础
夯实城市治理根基
随意停放、占用盲道、影响市容……共享出行带来便利之时,随之而来的停放问题成为许多城市的一道治理难题。顾大松认为,追溯至源头,以法律约束相关行业有序发展,方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城市新疾。
以“智慧城市”建设先行者宁波为例。这一城市于2010年便开始探索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路径,涌现出一批致力于共享电单车出行的探路者,小遛共享便是其中之一。
亮眼的明黄色外观、小巧精致的造型、有点“酷炫”的智能头盔……成立于2007年,这一致力于智能出行的初创企业如今已在全国超100多个城市投放近20万辆车,注册用户数已超 3000万人,成为宁波本土最大的互联网共享出行平台。
面对成长迅速的共享电单车市场,宁波于2019年实施《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确立了包括总量调控、电子注册、电子围栏、即时代履行四项制度,为共享电单车行业有序发展制定了“硬性”框架。
与此同时,在刚性法规要求之外,宁波还为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就停放管理问题签订行政协议预留了空间。“通过双方的合意行为的‘软法’方式补充了‘硬法’的不足,推动共享电单车停放的精细化管理。”顾大松说。
多重机制保障
分工明确严执法
共享电单车管理最大的难题,就是乱停乱放问题。有了顶层设计中的法律支持,还要有严格的执法保障实施,才能让法律效力真正落到实处。
“关于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向来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联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慢行交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十七届人大代表、西科大经管院MBA导师王力宏直言,“如若没有多部门共同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之中就会不可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地带。”
“这一点,宁波值得学习。”他介绍,该市通过联合执法、第三方监管、即时代履行三类机制严格执法,明确相关职责,使得当地共享电单车的停放秩序得到高效实现。
譬如,当地城管部门执法对象是停放在绿道、盲道、停车框外等停放不规范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执法的对象是无牌、套牌、无头盔的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对象主要是无准入的品牌车辆。“有了明确的责任边界,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使得整个城市管理体系规范、有序运转。”王力宏如是评价宁波此番做法。
在其看来,严格执法亦如大浪淘沙,使得不能落实管理力量实现规范停放的共享电单车企业纷纷选择离开,使得当地道路秩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而投入力量实现规范停放的小遛共享电单车等则能够在宁波继续运营,且一直持续至今。”
此外,当地还通过第三方公司对共享单车的停放进行日常管理。第三方公司人员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在街道上巡检,对企业的违停车辆发放任务,要求5分钟响应,30分钟内处理。“各家共享电单车企业的日常响应与配合度是城管部门的重要决策考量,如涉及共享电单车的总量增减、扣车返还等。”小遛共享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部门联动下,截至2019年10月底,宁波市累计清拖违停、违投、违占共享单车7.2万余辆,共享电单车8900余辆,合计8万多辆。
科技作支撑
辅助城市“智”理
维护城市治理成果,解决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问题,作为责任主体的企业注定不能缺位。对此,一些共享电单车企业以科技做支撑,辅助城市进行智慧化精细治理。
“针对无序停车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小遛共享创始人、CEO朱波直言,其90°规范停车和RFID精准停车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停车难题,为城市道路的整齐有序停放作出了贡献。
所谓90°规范停车技术,即用户需要将车头与停车区的路沿石形成90°,方能完成还车。而RFID精准停车技术则是当用户还车时,车辆上配备的RFID检测设备,与停车点的RFID芯片进行对码感应,只有在感应区内,才允许用户进行还车,该技术可实现±10CM的精准停车。
在王力宏看来,这对整个共享出行行业也是一个关键性突破,不仅让共享车辆停放摆脱“妨碍交通、影响市容”的帽子,还能降低行业遭受的政策风险,为企业进入新市场铺平道路。同时,规范化的停车也将减少运维人员工作量,进而缩减运营成本。“当这些技术大规模普及,无疑会推动共享电单车行业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
2020年6月,宁波市交警部门发布报告,《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1年来,该市涉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同比下降超过60%,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杨丽华认为,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的宁波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共享电单车业态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而为浙江省人大出台强制佩戴安全头盔、规范发展共享电单车立法奠定了很好基础。
眼下,随着国家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列为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共享电单车的出现为整个社会交通体系最后一环带来的价值显而易见。
而纵观从立法、执法到企业的科技助力城市治理,宁波构建出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圈,有着向全国推广的正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