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把握鹰潭特质,彰显鹰潭的辨识度,提升鹰潭的知名度?如何迈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步伐?今年4月,鹰潭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首要战略,以“全域融合、改革创新、绿色转型、奋进争先”为总体要求,以“四个争先、三个突破”为战略举措,以强党建、强作风、优环境为发展保障,锚定“智慧美城”“世界铜都”“中华道都”“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把产业强、百姓富、环境美、治理优作为阶段性综合目标,努力打造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加快建设“智铜道合、强富美优”新鹰潭,奋力谱写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鹰潭篇章。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踏上新征程,新一轮的发展大幕已徐徐拉开。
如今,百万鹰潭人民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以奋进争先勇跨越的担当作为,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跑出跨越式发展“加速度”,努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今年1至5月,全市入统项目162个,其中“2050”亿元项目6个;新签约项目159个,其中“2050”亿元项目19个;实现财政总收入94.94亿元、同比增长27.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左右。
“智慧美城”——
以03专项为牵引,大力发展移动物联网产业,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乡智慧化管理水平,全力建设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打造智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位于鹰潭高新区智联小镇的智联云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打卡”;智联小镇65万平方米智能化标准厂房、12.7万平方米定制厂房、36万平方米海南工控标准厂房建设年内启动;科创小镇科创城1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年内可投入使用,10余家科创平台将入驻;智慧云测、渥泰环保入选工信部物联网项目案例……时下的鹰潭,正插上智慧的翅膀,催动物联网产业风起云涌、生机勃发。
2017年,鹰潭成为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城市。面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点任务,鹰潭抢抓发展机遇,与智慧相伴前行,着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实现4G、5G、NB-IoT和eMTC多重网络协同发展;建成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成功举办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跻身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和全球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物联网产业集群已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如今,“物联鹰潭”已然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闪亮新名片。
借助物联网技术,鹰潭强化历史担当,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重点布局物联网关键元器件、无线通信模组、汽车传感器、新型智能终端、无人机和网络安全六大核心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物联网制造类项目22个,投资总额122.8亿元。
依托数字化为传统制造业赋能,鹰潭着力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加速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三川智慧公司是一家生产机械水表、智能水表等产品的本土民营上市企业,如今其生产的NB-IoT智能水表,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个大中城市规模化商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NB-IoT水表生产商。目前,全市390余家物联网企业快速集聚,今年1至3月,全市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达153亿元。
智慧赋能、物联鹰潭,迅猛改变着城市的管理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结合03专项试点,鹰潭广泛开展智慧路灯、智慧水表、智慧停车等示范应用,目前全市智能水表安装率超过95%,智慧路灯安装率超90%,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消防、智慧农业等方面的探索积极展开,已成为移动物联网示范应用最广的城市之一。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推进物联网城市级应用,加快鹰潭高新区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数字化为产业升级和三次产业融合赋能,不断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引擎……向着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迈进,鹰潭步履铿锵有力、前景风光无限。
“世界铜都”——
健全完善“八位一体”产业体系,加速铜企业聚集做大总量、铜产业升级做优质量,使铜产业体系更健全、链条更完备、体量更大、质量更优,全力建设全省万亿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打造在全球有位置有影响的世界铜都。
鹰潭因铜而兴、因铜而旺。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以铜产业为重点的万亿级有色产业的决策部署,鹰潭坚持以“铜”为基,把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铜产业总量持续做大、质量持续升级、产业链日趋完备,已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铜工业生产基地,一个在全球有位置有影响的世界铜都正喷薄欲出。
为加快做大做强铜产业,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鹰潭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第一时间出台“稳定铜产业发展11条政策措施”,持续深化与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信通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弗兰采维奇材料问题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宁波所、兰州化物所等开展合作对接,在全国率先发行铜产业创新券,率先创新铜供应链金融、“铜票通”等融资模式,助力铜企业生产、仓储、物流、贸易、金融等全产业链环节升级,着力为铜产业发展引路护航。
针对产业总体存在结构不优、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智”的引领,依托科技创新催动“老路走新”,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有23家铜企业启动了智能化改造,5家铜企业列入了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铜企业智能车间已达34个,智能化设备达627台。目前,伴随“铜+互联网”产业新业态风生水起,该市已涌现出铜高新技术企业68家,铜产业正加速实现由粗到精的提升、由平到智的转型、由量到质的跨越。
今年以来,该市聚焦铜产业发展,持续狠抓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强化转型升级、扬优成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载体提升工程,全面推动铜产业大数据平台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一体化运营,高标准编制“世界铜都”建设发展规划和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加快健全“八位一体”铜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世界铜都”的首位度,全力争当全省万亿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1至5月,全市162家规上铜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左右;新引进铜精深加工项目14个,总投资达157.06亿元。
“中华道都”——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道文化和其他特色文化显性化、大众化、体验化,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具有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鹰潭龙虎山景区克服疫情影响,旅游产业全线飘红,共接待游客量3.75万人,同比2020年增长73.72%,同比2019年增长98.8%。这是鹰潭推进文旅融合,加快打造“中华道都”的实践缩影。
“龙虎天下绝”。龙虎山是千年道都,道教祖庭。
以龙虎山为龙头,鹰潭市深入实施文旅强市战略,用好“龙虎天下绝”“中华道都”品牌,高效整合文旅资源,做足文旅融合文章,统筹联动、新旧并举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具有浓郁中华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总投资约51亿元的龙虎山道文化康养度假生活小镇已开工建设,旨在打造集文化体验、养生度假、健康运动、生态观光、生活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飘落人间的天堂”;鹰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大上清宫遗址保护工程、上清圣境等项目有序实施……
时下,位于龙虎山上清古镇的龙鳞坝,成了不少游客的新旅游打卡地。清澈的河水漫过水坝,倾泻而下的水流形成层层叠叠的白色水花,整体坝面形式活泼灵动,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而全新提升后的上清古镇,以其装饰一新的街道、布局丰富的业态、形式多样的活动,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龙虎山口上舒家村是依托道文化打造的一个“五彩乡村”,毗邻仙水岩景区的地理优势,以及道文化的“加持”,使这个“五彩乡村”不仅成了当地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示范村,也吸引了城市资本与农村资源相融合,共同打造乡村民宿。目前,该村已进行了道路的硬化和村庄的绿化,实现了无线WIFI的全村覆盖和免费上网,58户村民中有48户开了农家乐旅馆或餐饮,其他十多户也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业务。口上舒家村村委会副主任舒太明介绍,“我们村没有闲人,都是吃旅游饭做旅游事,去年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大家生活都富裕了。”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如今的鹰潭,正努力唱响“中华道都”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之“道”。与此同时,跳出鹰潭谋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间的交通互通、商贸联通、物流畅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辐射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
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坚持“一融带六化”,以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流动自由化、人居环境精美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城乡发展更平衡、更协调,加快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以列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城市为契机,聚焦全域一体生态融合、蓝绿灰水系统融合以及智慧海绵管控融合三个示范目标,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构建“一体化蓝线管控、一体化生态修复、一体化环境治理”的全域海绵生态格局。
2019年12月,鹰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明确对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聚焦“百姓得实惠、地方得发展、经验能推广”目标,鹰潭市如今正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快马加鞭、担当实干,加快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奋力闯出一条有鹰潭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五项试验任务全面铺开。该市坚持“项目+机制”模式,全面深化五项试验任务。土地入市方面,出台《入市土地储备办法》《异地入市办法》和《入市交易办法》,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6宗(异地入市一宗)。产权抵押担保方面,基本实现每项农村产权的抵押担保有一款以上专属信贷产品适用,已办理贷款超过1万笔。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构建和科研,5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顺利完工。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教师“县管校聘”全面落实“县管”,5家省市医院合作共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南大二附院医联体医院正式揭牌。农民增收方面,3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初步实现“政经分离”,33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平均达15万元以上。
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今年6月,鹰潭正式被确定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城市。近年来,该市坚持谋全域、治黑臭、控内涝、美环境,在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城市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防洪排涝等项目中,主动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十三五”期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域已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7%,市中心建成区两个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老城片区地下排水管网80%实现雨污分流,中心城区87%的内涝点已消除,城区水体岸线生态化率达86%。目前,该市正按照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城市海绵建设示范的总体目标,聚焦全域一体生态融合、蓝绿灰水系统融合以及智慧海绵管控融合三个示范目标,计划投资约70亿元,开展流域区域海绵修复、城市系统海绵提升、社区系统海绵改造等3大类24项工程,依托在全省率先实施的“一网统管”工程,搭建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形成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的分类精准管控, 着力构建“一体化蓝线管控、一体化生态修复、一体化环境治理”的全域海绵生态格局,确保2023年底现状城市建成区6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内涝点消除比例达100%。
城市建管提升全面深化。该市坚持“四精”理念,按照“一心两带四片区”城市空间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掀起全国文明城市新一轮创建热潮。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全市共梳理出城提类项目294个,总投资510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110个。在全省率先推进“一网统管”建设,6月底全市40%的社区、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完成“智鹰119”消防物联网改造升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年内将新完成440个新农村建设任务,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该市荣膺二类市第一名;贵溪市获批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贵溪市、余江区已被列入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