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防控进口冷链食品风险,实现对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食品全链条管理、全过程、高精准追溯,为食品安全筑牢坚实防线,对深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可实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
目前,深圳海关建设了“深圳市进口食品追溯与预警平台”,是为实现全链条追溯,完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及实施方案,并运用智慧化技术手段,在对进口冷链食品不贴编码或标签的情况下,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精准追溯,此举为全国首创。
深圳打造全国首创“不贴码”系统
精准追溯进口冷链食品
5月31日,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深圳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加强疫情防控,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并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精准监管,深圳市场监管局运用智慧化技术手段,在对进口冷链食品不贴编码或标签的情况下,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精准追溯,此举为全国首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采用在食品外包装加贴“追溯码”方式,但该措施增加了企业的贴码费用和时间成本,不便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减少企业负担,深圳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打造“不贴码”追溯系统——深圳市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
据悉,该系统引入人工智能标签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利用冷链食品自带的物品编码或标签,在不加贴“追溯码”的前提下,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精准追溯。
据了解,该系统可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一次录入,全链共享。
系统对接海关进口食品监管系统、冻品集中监管仓信息系统等10个平台,共享进口食品批次、重量等26项数据信息,全面简化企业端录入方式,进口企业只需录入产品图片、保质期等5项数据,即可实现冷链食品从进口“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管理、精准追溯。
其次,该系统可实现智能识别,分类处置。
前期,深圳市场监管局联合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物品编码锁等部门的技术力量采用先进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和自动采集标签信息,建立外包装标签库,以是否自带国际物品通用编码(GS1)为依据,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精准管理。
最终,在“不贴码”采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自动校准、实时预警等功能,确保填报信息完整准确,有效提升涉疫食品即时追溯和应急处置能力。消费者通过扫描食品GS1码或标签,即可查询食品相关信息,并以此倒逼经营者规范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行为,实现社会共治。
该系统引入人工智能标签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利用冷链食品自带的物品编码或标签,在不加贴“追溯码”的前提下,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精准追溯。据测算,该措施为企业降低进口成本超过1500元/集装箱。
(一)一次录入,全链共享。
搭建“深圳市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对接海关进口食品监管系统、冻品集中监管仓信息系统等10个平台,共享进口食品批次、重量等26项数据信息。全面简化企业端录入方式,进口企业只需录入产品图片、保质期等5项数据,即可实现冷链食品从进口“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管理、精准追溯。
“i深圳”APP-冷链食品追溯模块批次信息页面
(二)智能识别,分类处置。
整合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市物品编码所等部门系统开发团队的技术力量,采用百度“OCR+NLP”技术,人工智能识别和自动采集标签信息,建立外包装标签库,以是否自带国际物品通用编码(GS1)为依据,将进口冷链食品分为两类。
对外包装自带GS1编码的食品,利用国际通用编码规则,通过“深圳市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即可直接扫描追溯;对外包装无GS1编码的食品,利用其自带标签,智能识别、匹配产品批次号等关键信息,实现扫标签追溯。
标签库建立流程图
查询应用流程图
(三)精准追溯,社会共治。
在“不贴码”采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自动校准、实时预警等功能,确保填报信息完整准确,有效提升涉疫食品即时追溯和应急处置能力。
将“不贴码”追溯技术延伸至消费端,消费者利用“i深圳”平台,通过扫描食品GS1码或标签,即可查询食品相关信息,着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并以此倒逼经营者规范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行为,实现社会共治。
图文摘自: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海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