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半导体
1、IBM 发布“全球首个 2nm 芯片”
近期 IBM 发布了全球首个 2nm 芯片宣传视频。2021 年,IBM 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 2 纳米节点芯片。它的最小元件比 DNA 单链还小,晶体管数量相当于整个世界上树木的 10 倍,功耗与现今的 7 纳米芯片基本相同,性能却提高了 45%。它已成为每个芯片制造商未来芯片制造的基础。在宣布 5 纳米设计研发成功之后,IBM 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再次实现技术突破。这项突破性技术问世后,一个指甲大小的 2 纳米芯片就能容纳多达 500 亿个晶体管。2 纳米设计展示了利用 IBM 研发的纳米片技术对半导体进行高级扩展的能力。这种架构为业界首创。
2、联发科曝芯片固件漏洞:37% 安卓手机存监听用户隐患
近日,Check Point 从一部运行 Android 11、配置天玑 800U 芯片的红米 Note 9 5G 手机中获取了联发科芯片的控件,Check Point 估计,全球 37% 的智能手机存在这一漏洞。Check Point 安全研究人员斯拉瓦・马卡维夫称,“鉴于联发科芯片很流行,我们认为它可能成为潜在黑户发动攻击的通道。” 恶意应用可以对芯片编程,使设备成为窃听工具、运行秘密应用。联发科认为这些安全漏洞尚未被黑客利用,并已经向手机厂商发布补丁软件。
3、首颗国产全功能GPU研发成功
11月25日消息,国产芯片初创公司摩尔线程宣布首颗国产全功能GPU芯片如期研制成功,同时完成了A轮20亿元融资。摩尔线程表示,这颗国产全功能GPU已经开始适配国产主流CPU和操作系统,并将联合广泛的生态伙伴,基于国产技术创新打造“中国完美体验系统”,旨在为消费者和企业级客户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定位追踪
4、北斗定位搜救系统首次应用到纺织服装行业
据波司登官网消息,11月25日,波司登正式发布了100% 中国原创、顶配羽绒服登峰 2.0 系列。该系列羽绒服首次运用了“北斗定位搜救系统”,官方称能精准智能定位,其售价在11900 元到 14900 元之间。据介绍,波司登联合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首次将航空材料技术应用于服装领域,选用具有高温吸热储能、低温释热供暖特质的中国航空智能调温材料(PCM 智能调温),采用了与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共同打造的3S面料,并创造性地使用了中国北斗定位系统,实现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羽绒服领域的首次应用。
传感器
5、可拉伸压力传感器助力柔性机器人实现新突破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PME)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他们设计了一款新的压力传感器,在保持同样传感性能的情况下可拉伸至50%。这款压力传感器非常灵敏,可以察觉到一张小纸片的压力,并能瞬间对压力做出响应。研究人员将该压力传感器连接到一个柔性机械手上,机械手就能从人类手腕上获取脉冲波形——每次脉搏跳动所产生的动态压力模式。该项研究结果已于11月24日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此外,研究人员还针对该项技术申请了专利。
通信
6、我国首个即时遥感星座将启动建设,数分钟内观测全球任意地区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首个即时遥感星座将启动建设,该星座将由上百颗低轨遥感卫星组成,形成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尤其是观测效率将大幅提升。组网完成后,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获取全球任意区域的卫星观测数据,而以往的遥感卫星数据的获取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航天科工集团三院卫星运营产业技术总监袁鸿翼表示,这个星座实际从设计上它是个整体,卫星和卫星间有星间链路,可以通过很多卫星对同一个地区连续观测,实现高频次、分钟级的观测能力。此外,我国正在建设的首个卫星物联网 ——“行云工程”—— 即将进入批量化组网建设阶段。“行云工程”将构建一套由 80 颗卫星组成的物联网星座系统,将全球各种物联网信息节点或传感器等进行连接。
7、FCC反对中国电信继续在美国进行业务运营的申请
据路透社报道,本周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要求一家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驳回中国电信继续在美国提供服务的申请。上个月,FCC撤销了中国电信在美国的业务运营授权。FCC表示,中国电信“受到中国政府的影响和控制,极有可能在没有受到独立司法监督的充分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被迫遵从中国政府的要求。” 在过去20年里,中国电信一直被授权在美国提供电信服务。2019年,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3.35亿用户。中国电信还为中国政府在美国的机构提供服务,它警告称,FCC的行动将迫使该公司“终止其在美国的整个转售移动服务”。
8、大阪大学开发用于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的纳米天线
近日,大阪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在《应用物理快报》上介绍了其新开发的用于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的纳米芯片。通过利用表面等离子天线和量子点中的电子激发,这套方案能够将光子有效照射到半导体上。它还与即将到来的先进技术兼容,有助于提升量子信息载体之间的传输效率。理论模拟表明,后续该技术有望将光子吸收效率提升到 25 倍。目前研究团队正打算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改善光源对准、其二是更精确地制造纳米天线。
9、诺基亚与日本 KDDI 子公司 Chubu 电信进行 5G Sub-6GHz SA 试验
近期,诺基亚与 KDDI 子公司 Chubu 电信进行 5G Sub-6GHz SA 测试,诺基亚将提供其最新的 AirScale 产品组合和紧凑型移动单元(CMU),以支持 5G 室内和室外连接。据悉,该试验将使用独立于传统移动网络的 5G 本地网,并使用 Sub-6GHz(n79)4.6-4.9 频段增强容量。高频段 Sub-6GHz 频谱可支持高容量和极致移动宽带能力。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网络体验的同时,大大提升企业远程应用的效率,更能在地震等灾难发生时减少网络故障影响,为未来更多 5G 用例提供技术根基。
交通
10、北京-雄安高速公路将设置智慧车道
据北京日报报道,目前,京雄高速(北京-雄安)六环至市界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进入桥面铺装阶段。该高速公路将设置国内首条智慧高速专用车道,用于测试无人驾驶等。京雄高速在国内首次于内侧设置一条智慧高速专用车道,智慧车道初期用于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测试,支持无人驾驶公交、网联车队上路运行;远期实现全路段所有车道的车路协同,即无人驾驶。根据建设规划,京雄高速全线(包括六环至市界、五环至六环段)将于明年底通车。
农牧业
11、国际电联成立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促进数字农业焦点组
国际电信联盟(ITU)日前成立“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促进数字农业”焦点组,将考察把新兴信息物理系统作为标准化的基础,以促进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全球农业中的应用。拟开展的研究旨在支持全球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预测分析、可耕地面积优化、牲畜远程监控与管理、农业机器人和温室自动化等领域取得进展。此项研究将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为这些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最大收益。国际电联认为,维持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下一波技术,将利用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提高农业技术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