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超越“看得清”,决胜“稳得住”!防抖技术成安防赛道“制胜砝码”?
作者:来源网络(侵权删)
时间:2025-11-07 11:39:08
拍娃追不上动态、夜景成片全是重影、车载录像颠成“过山车视角”……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无论是安防监控、运动相机,还是无人机航拍、车载影像等应用场景,清晰的视觉体验都至关重要,用户对影像的要求早已不止“能拍”,更要“拍得稳”。而在这个过程中,防抖技术尤为至关重要,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关键词: 安防

拍娃追不上动态、夜景成片全是重影、车载录像颠成“过山车视角”……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无论是安防监控、运动相机,还是无人机航拍、车载影像等应用场景,清晰的视觉体验都至关重要,用户对影像的要求早已不止“能拍”,更要“拍得稳”。而在这个过程中,防抖技术尤为至关重要,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没有防抖技术,行不行?


在当下这个时代,影像已然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影像设备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日常的拍照录像,到安防监控守护安全,再到车载影像辅助行车安全等众多领域,人们对于影像拍摄的需求愈发频繁,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也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状况。想象一下,在运动跟拍时,画面因抖动糊成“动态马赛克”;夜晚手持设备拍照,要么画面漆黑一片,难以看清细节,要么因手部抖动出现重影;即便在安防监控领域,摄像头也常常受到各种振动干扰。例如在户外环境下,大风天气导致的摄像头轻微晃动,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严重影响监控效果等。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指向了“防抖”这一关键因素。防抖作为提升成像质量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日益显著,它就像一个“稳定器”,能够有效克服各种抖动因素,确保监控画面始终保持清晰、稳定。


以安防监控为例,防抖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精准识别与追踪方面,无论是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还是行为分析,都需要清晰稳定的原始图像数据。若没有防抖技术,相关算法如同在“迷雾”中工作,准确率大幅下降。


在全天候可靠运行方面,户外监控设备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挑战,如强风、振动等。而防抖技术能够保证设备即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输出稳定可用的画面。不仅如此,在减少误报漏报方面,画面抖动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移动侦测报警(即误报),同时也可能掩盖真实的异常行为(即漏报),而稳定的画面有助于提高报警的精准度。


百花齐放,防抖方式大揭秘


为了解决抖动这一问题,行业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衍生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防抖解决方案,涵盖光学防抖、电子防抖、AI防抖、云台防抖等多种类型。


光学防抖(OIS采用了一种借助镜头中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其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置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情况,然后将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在接收到信号后,会立即进行精确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随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进而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目前,光学防抖(OIS)的主要实现方案包括镜头防抖和传感器(或称感光元件)防抖两大类型。从性能表现来看,光学防抖具有对图像质量无损伤的优点,并且能够产生极为显著的防抖效果,尤其是在低光照环境条件下,其优势更为突出。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增加了设备重量和复杂性,成本也比较高。


电子防抖(EIS则是通过在数字信号层面对视频画面进行处理和补偿来实现防抖的。具体而言,它借助软件算法来分析画面中的抖动信息,然后对画面进行裁剪和移位,以此来抵消抖动,进而获得更为稳定的画面呈现效果。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其成本相对低廉,对硬件配置的要求不高,能够在不额外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为设备赋予防抖能力。然而,该方案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需要通过裁剪部分图像边缘来实现补偿,这会导致画面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有所下降。


AI防抖技术则是一种融合了人工智能算法与硬件协同的先进防抖技术。它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拍摄设备抖动导致的画面偏移进行修正,能够显著提升动态影像的稳定性。与传统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相比,AI防抖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行走、跑动、手持晃动等多种复杂抖动场景,解决了传统防抖技术在复杂场景下效果有限的问题。


此外,行业还发展出了云台防抖、物理防抖、高感光度防抖、多重防抖等多种防抖方式。这些防抖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设备的类型、拍摄的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抖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防抖效果。


2025安博会:芯片厂商的防抖技术角逐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安博会上,防抖技术无疑成为了众多芯片企业展示的焦点,各大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防抖技术“法宝”,让人目不暇接。而这充分说明了业界对其重要性的高度共识。


国科微的DIS/EIS数字防抖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并消除高频抖动,确保运动场景下的图像流畅度。根据了解,国科微的防抖技术具有极低的延迟处理,能够高效适配高清视频流(如4K 45fps)的稳定输出;同时,该技术对广角镜头具有出色的兼容性,即便在超广角镜头出现轻微震动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抑制;此外,其适配性极为灵活,支持有无陀螺仪的不同终端配置,保证普及型设备也能启用防抖能力。


瑞芯微推出的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在安博会上备受瞩目。这款芯片在AI防抖性能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搭载了硬件级6-DOF数字防抖,能够精准识别并消除高频抖动,让运动图像更加流畅输出稳定流畅的视频流。同时,RV1126B芯片还引入了多目AI动态拼接技术,有效解决了多目拼接产品的画面撕裂问题,为用户提供超广角视野,满足用户在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对大范围场景监测的需求。


全志科技在安博会上以“芯片-算法-方案-应用”的全栈式技术供给体系,展示了其在AI视觉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与产品解决方案。针对运动视觉场景,全志带来了覆盖地平线防抖、穿戴防抖、缩时防抖、航拍防抖等整套影像稳定方案,并展示了单目鱼眼校正与双目全景拼接等核心技术,为影像穿戴、手持摄影产品提供了卓越的端侧视觉体验。例如,其V881系列作为4K AI影像高集成度芯片,支持EIS防抖算法,基于Gyro/IMU信息进行视频防抖处理,去除拍摄中的运动抖动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星宸科技EIS电子防抖技术通过高精度陀螺仪数据与实时算法补偿,可精准抵消高频振动与平移抖动,确保运动拍摄中画面的流畅性与稳定性。EIS算法采用了业内最新的姿态解算方法,能够在毫秒内精确地计算出终端的实时方位,视角更加平稳,可选多档增稳,轻松应对各种运动场景。另外新增了地平线锁定功能,在大幅度rolling过程中也能使画面永不倾斜。


为旌科技在防抖领域,支持纯数字与陀螺仪防抖,依托统一算法底层硬件架构,未来可通过软件升级支持混合防抖,覆盖安防与手持运动场景,且结合多帧降噪算法,低照下防抖降噪效果卓越。例如,其VS839芯片集成DIS与EIS功能,防抖处理前置于ISP Pipeline的YUV降噪环节,进一步优化低照抖动场景下的图像质量。


而格科微的光学防抖封装(OIS Package)是基于自身CIS技术优势所推出的一项大行程、大角度的动芯片光学防抖封装解决方案。该方案深度融合了格科自研的动芯片光学防抖马达、CMOS图像传感器及独创的弹性电连接技术,可实现大防抖角度、强驱动力和快速响应。

图片

图源:格科微


写在最后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与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防抖技术的应用正从传统安防行业逐步延伸至运动相机、无人机等消费级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与此同时,防抖技术本身也在实现“升维”,从硬件防抖向算法防抖的跨越,从单一技术模式转变为融合多种技术的综合方案,这种技术演进使得防抖效果愈发精准、高效,进而为监控画面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未来,伴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防抖技术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为各领域的视觉应用带来更为优质的体验。


视觉物联生态圈已开启产业交流群,欢迎对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扫码下方二维码加入相关产业群聊,一起交流分享最新动态与前沿资讯。

图片

延科 18922857775

扫码添加微信

加入相关产业群聊


上一篇:营收超10亿!又一通信芯片厂商启动IPO 下一篇:【入会公示】深圳市晓攀科技有限公司加入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