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级摄像头市场正经历从硬件售卖到生态服务的深度变革。
在全球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下,消费级摄像头市场已成长为千亿级赛道,但“海外市场占比近七成、国内潜力待释放、技术迭代与盈利压力并存”的格局,让行业站在了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
2025年,全球智能摄像头市场出货量稳步增长,中国品牌凭借供应链与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即将到来的2026年,如何平衡海外市场依赖与国内市场激活,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盈利,成为行业破局的核心命题。
出口导向明显,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待激活
从市场格局看,品牌分化与全球布局特征显著。萤石网络凭线下渠道优势占据全球消费摄像头市场第一名,2024年消费类摄像头出货超3000万只;小米则依托强品牌力与线上生态位列第二,乔安、杰峰等则在细分领域以灵活策略突围。
从全球市场看,IDC最新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全球消费智能摄像头累计出货6665万台,同比增长2.7%,其中拉美市场同比增长26%,为全球增长最快区域;中国智能摄像头市场出货2359.2万台,同比增长3.1%,增速逐步放缓。其中,海外市场占比约64.6%,国内占比约35.4%,出口导向明显,国内消费潜力待激活。
而在渠道与消费端,线上渠道是销量核心,但市场正面临增长瓶颈。受国补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摄像头价格同比下降8%,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弱,行业从以价换量向价值驱动转型的阵痛凸显。
同时,产品迭代进入快车道,运动相机等品类更新周期缩短至3个月,华南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成为行业创新的重要推力。
技术与商业模式上,硬件不赚钱,增值服务赚利润已成为行业共识。其中,萤石云以7000多万月活用户为基础,通过广告收入等方式实现营收增长;平台化竞争加剧,萤石云、360云、涂鸦、鸿蒙等平台纷纷布局,试图通过“定制化服务+开放接入”模式构建生态壁垒。
与此同时,AI技术应用仍处初级阶段,场景规模化落地不足,算法多依赖主芯片自带的固化方案,差异化创新严重不足;低功耗、高像素技术持续突破,技术门槛成为企业构筑竞争壁垒的核心要素。
2026消费市场竞争格局如何改写?
过去,以ToG、ToB为主的市场格局正在改写,ToC市场近2年加速爆发,宠物AI监控、家庭视觉等场景需求激增;同时,垂直场景成为新增长极,通用型场景与细分场景将长期并存,共同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在技术演进方面,AI技术将从芯片固化算法向开放生态共创跨越,企业通过开放lisence吸引合作伙伴挖掘场景,推动CV算法与硬件深度融合,实现“AI+硬件”的产品化变现。例如,家庭安防中AI行为识别可实现异常预警,让设备从被动记录升级为主动防护。
而平台建设将从单一服务向生态聚合升级。萤石云等平台通过“全定制+开放接入”双模式,吸引厂家、开发者加入,打造“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的生态闭环;广告分成、云端授权等增值服务模式将更趋成熟,成为企业盈利的核心支柱。
未来,品牌需在“规模化”与“差异化”间寻找平衡。头部品牌如萤石、小米等,依托规模优势降本增效,中小品牌如乔安,则通过快速创新、精准营销等打造细分领域口碑,摆脱价格战泥沼。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若能在AI算法差异化、平台生态构建、垂直场景深耕中抢占先机,就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
《2026 AIoT视觉消费市场调研报告》已正式启动,将全景呈现海内外市场格局,深度拆解高低端分化下的竞争策略,挖掘场景化创新的增长机会,解析技术迭代的核心方向,希望能成为行业的晴雨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可落地的决策参考。

视觉物联生态圈已开启产业交流群,欢迎对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扫码下方二维码加入相关产业群聊,一起交流分享最新动态与前沿资讯。

延科 18922857775
扫码添加微信
加入相关产业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