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具有明显的商业特点,其技术本身门槛也不为过高。两三年前,电子标签、RFID就是很热的高频词。研究机构预计,到2009年,中国大约有60亿元的市场潜力,以后每年还有十几亿市场需求。于是乎,就像以前在大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网络热潮的疯狂一样,我国布局了若干电子标签热点地区——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试点逐渐建立,技术竞争、知识产权、各种利益的纠葛日见明朗。
然而,从这些纷争中,企业们考虑的是处于产品与市场层面的技术与专利之争。但是,电子标签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日前,我国14个部委站出来,积极表态将全面地、规范地推进电子标签的相关工作。
无疑,电子标签的推进需要国家行为,无论是竞争中的技术来说,还是要起步的市场而言都是如此。可是,国家行为到此为止就可以了吗?
不,还有一个重大的事项没有落实:电子标签资源的管理——电子标签的域名解析。这只能依靠国家行为才能解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不妨打个比方。
如果你的名字寄放在别人那里,谁要找你,只需要找寄存的那个地址便可。你所需要做的是,给寄存处交点钱。这跟互联网域名的道理相似。
但是,这并不安全,因为毕竟是保存在别人那里,可能会被别人盗用。就像现在互联网域名解析由美国人管理一样不安全。
电子标签所涉及的域名解析必然极大地涉及国家与公众的利益。电子标签所采用的频段是国家资源,电子标签的编码数据也为国家资源,保护好这个资源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工作。无论是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资源管理等角度考虑,这个工作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
我们想象一下,若某个人或私立机构以个体的行为实施这个管理,或者拱手交给外国管理,而将来的世界是一个无所不用电子标签的世界,那么,我们的国家还安全吗?
因此,笔者认为,电子标签的技术、市场、资源管理,任何环节都需要国家行为。在电子标签推进的早期,技术的扶持、市场的引导,需要国家行为;而在电子标签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管理的实施,尤为只能是国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