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有利政策的引导下,在经济发达省份、城市的带动下,我国RFID在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6月初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既是一场智能卡与RFID产业界的盛会,又是RFID这一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加深融合、迸发火花的一次全面对接。观察此次盛会上数百个展台的演绎、数十位专家的演讲,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以RFID为核心的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
无独有偶,不久前来自欧洲信息、商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官员和企业负责人齐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这种新科技的发展前景作了广泛讨论。与会专家都表示,从条形码到射频识别,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有50年的历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连的这种连通性已经日益商品化,目前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
物流信息化有望浴火重生
对如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来说,物流信息化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据观察,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这主要是物流需求量急剧萎缩导致。从广东的情况来看,物流业整体业务平均下降了20%~30%。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危机之中蕴含转机,如果物流企业在被迫压缩成本、提高效率的发展环境下找到新的出路,比如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流程,就有望获得新的生机,甚至赢得前所未有的成长。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现在物流信息化存在的瓶颈,一个是基础信息的采集,大量的信息还是要手工录入,效率低、差错高、不及时,影响了后期的传输和应用;再一个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越来越多的应用主体已经提出要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平台。分析指出,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能实现智能交互,那么企业可以很方便地管理产品目录和价格,并跟踪商品的销售情况,以便及时补充库存、调整销售策略。这样,管理成本将大大降低,并避免资源浪费。国家已经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不久前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提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并要求物流产业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等,由此进一步扶持物流企业发展。
RFID已成为物流业应用热点
在国家有利政策的引导下,在经济发达省份、城市的带动下,我国RFID在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上海是我们国家应用RFID比较成熟也比较快的地区,上海港外高桥一至五期以及洋山港、芦潮港的集装箱货车已全部采用RFID技术管理,其中港口通道68个,发放电子车牌15000余张,识别率在99%以上。湖南省交通厅交管局和企业以及部门合作,对所辖车辆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进行监管,这个项目前后总投资3.5亿元,2004年开始立项,一期工程是长沙、株洲、湘潭这几个地区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日前在调研了广东东莞虎门港后表示,虎门港正在紧锣密鼓研发实施的RFID,是整个物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物流振兴规划出台后,急需制订RFID的标准,推广在海关监管等物流领域的应用。据了解,全国的海关要实行监管的场所,包括保税区、开发区等等,属于海关监管的场所有4000多个,卡口总数是10000多个。海关总署已经宣布三宝集团为全国卡口控制与联网项目的总集成商,承建6个国家级保税物流园区的智能卡口系统,就是采用RFID电子车牌识别技术。到2005年底,该项目已完成全国海关的400多个智能卡口系统及20多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监管车辆识别管理和自动化作业等。
RFID将在物联网中发挥价值
很多专家在此次2009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上指出,RFID的应用没有被成本、标准、技术等问题所阻碍,发展速度可能比预想得要快。以高速发展的RFID技术及其产业化为核心,推广其在物流、交通乃至更广阔领域的应用,是打造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的必然途径。
RFID被认为是物流信息化中最能够发挥价值的技术。几年的实践表明,物流企业是通过对物流设备、容器的监管来间接地掌握物品状态的,所以物流商只会在车辆、集装箱、托盘等设备上加装RFID芯片,而且多半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这样的市场总归是有限的,真正的大发展要寄希望于大多数物品能够加装RFID芯片,但这完全是由制造商或贸易商决定的。历史上,制造商和贸易商曾采用条形码提高管理水平,这项技术也惠及物流商。今天的规律没有变,商品识别的技术提升仍然要依靠制造商和贸易商。值得庆幸的是,金融风暴下的贸易商、制造商和物流商认识到“抱团取暖”才是过冬之道,正在整合成供应链,共赢的机制有助于各方的合作,也有助于新技术的应用,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