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加快信息技术融合 为推进工业化提供新动力
作者:《IT时代周刊》
时间:2009-09-02 08:39:12
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共生同长,相辅相成的。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而信息产业茁壮成长反过来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又为信息产业发展开拓了市场,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今天,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变革作用的技术,发挥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在信息技术的融合方面做得还不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共生同长,相辅相成的。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而信息产业茁壮成长反过来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又为信息产业发展开拓了市场,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然而,我国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和广泛,传统产业的装备能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短缺制约”和“需求制约”并存,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软件和大型应用系统开发生产落后于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环境也不适应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的需要。  

  就电子信息产业本身而言,由于产业自身的外向度高,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这对产业的稳定增长已经并继续带来不利影响。要实现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目标,必须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和普及,创新业务模式和应用模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新应用和新需求带动产业的新增长,夯实产业发展后劲。要达此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支撑。要精心组织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以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程,加紧实施集成电路升级、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培育、平板显示及彩电工业转型等6大重点工程,突破中高端通用芯片、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关键元器件等核心技术,加快整机产品结构升级,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为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创造条件。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家电下乡、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一揽子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空间。培育潜在市场,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促进计划,拓展国产软件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大力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与半导体照明市场,给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产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三要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要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设备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形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  

  四要把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企业技术改造之中。技术改造就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生产经营水平。信息技术、产品、系统和装备是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要抓住国家推进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继续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五要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支持RFID、应用电子、工业控制及检测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标准制订。选择一批基础好的企业和地区,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点,以典型引路,以成效示范,尽快取得成效。  

  六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网络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建设服务“三农”的综合信息平台,广泛培训农村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中的应用。  

  七要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要继续认真贯彻“抓应用、促发展”的总方针,坚持行业抓重点、地方抓特色的原则,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应用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相关服务的深入发展。  

  技术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火车头。纵观世界近代发展史,也是一部色彩斑斓的技术发展史,而当代信息技术作为文明社会璀璨的明珠正放射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广泛,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对战胜全球经济危机,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平稳快速发展必将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上一篇:应从全系统视角认识RFID安全问题 下一篇:无锡"联姻"北邮大 吹响中国"物联网"建设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