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猪肉是老百姓重要的日常消费必需品之一,猪肉质量及食用安全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话题。为提高全市猪肉品质,保障群众食用安全,自2008年底以来,结合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成都市成立了9部门联合推进工作组,启动了全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目前成都中心城区生猪产品已全面实现可追溯。不仅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同时生猪屠宰行为和猪肉流通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监管能力和效率得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市除实现了生猪质量安全可追溯外,自2008年以来,在农产品准入、餐厨垃圾处理、添加剂的专项整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市民的食品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据市食安办透露,成都已经把食品安全列为我市物联网规划的7个重点应用范围之一,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以后将还会涉及更多品种,明年我市将把食用油和放养鸡都纳入可追溯体系中,市民在消费时将更放心。
那么,这些老百姓关注的民生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市民如何参与,以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今起,本报将陆续以专题的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命题
如何确保成都生猪质量安全
传统方式对猪肉的监管主要是“两章一证”,造假成本低,监管难度大,不能适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管理的需要
1949年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经历多次波动,但是发展迅速,总体上增长较快,生猪出栏量由1952年的6545万头增加到2008年的60960万头,占肉类产量的比例达60%以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
伴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猪肉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居民对猪肉消费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由以往的单纯数量消费,开始逐渐转变为对猪肉消费的品种、口味、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的猪肉消费也开始进入了注重质量安全性消费阶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川菜美味享誉全国,猪肉消费量巨大。根据商务部门统计,成都平均每天消费一万多头生猪。当前,生猪产品监管工作涉及到5个部门,监管链条长、中间环节多。传统方式对猪肉的监管主要是“两章一证”,造假成本低,监管难度大,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基础性管理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做好猪肉市场监管,为居民提供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猪肉呢?这成为一个亟待政府部门解决的课题。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和效率,成都市委、市政府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将食品安全列入民生工程,着力构建生产经营者和市场开办方履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三级防控体系”。大胆革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在全国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全方位运用于市场监管。2008年年底,结合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成都启动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据了解,成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将服务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打造“食品放心城”;为创建国际“美食之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坚强的后盾保障;服务于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智能化的现代城市,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同时,该体系的建设也有利于成都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达到构建部门协同、上下游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食品溯源管理体系的目的。
点题
信息管理与追溯“双管齐下”
建立健全生猪屠宰电子档案,并与“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生猪进场、宰前检验检疫、屠宰、宰后检验检疫、加工、生猪产品出场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要保证猪肉质量安全,除了要在屠宰场等源头把好信息管理关外,还要在市场等流通领域提供切实有效的追溯服务。成都市也正循着这一模式,走出了一条极具成都特色的覆盖源头、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新路子。
为保证猪肉源头品质,成都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信息追溯管理制度。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生猪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生猪屠宰电子档案,并与“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生猪进场、宰前检验检疫、屠宰、宰后检验检疫、加工、生猪产品出场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在合格白条肉上绑定RFID(无线射频)电子溯源芯片,实现生猪来源追溯和生猪产品流向追溯。
在生猪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方面,要求进入市场交易的生猪产品必须具备电子溯源芯片和“两章一证”,即是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经正规肉类批发市场交易的已绑定电子溯源芯片的生猪产品,并凭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验讫印章以及生猪定点屠宰厂生猪产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入市销售。完善生猪产品从进场、查验、分割至生猪产品交易的全程信息管理,并与“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将屠宰环节和批发环节相连接,实现生猪产品流通的信息追溯要求。
在实行零售终端,成都也实现了生猪产品信息可追溯。各区(市)县政府所在镇、有条件的其他乡镇农贸市场(由当地政府确定)内的猪肉销售者和市场外猪肉销售门店原则上应统一购置溯源电子秤,为猪肉购买者打印溯源小票,实现猪肉销售信息可追溯。其他乡镇的农贸市场内猪肉销售者和市场外猪肉销售门店要按照市场准入规定销售具备电子溯源芯片和“两章一证”的生猪产品。猪肉制品加工企业也按要求加强原料进货把关,采购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生猪产品,按照规定使用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餐饮单位和各类食堂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采购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生猪产品,按照规定凭身份识别卡进行交易。
破题
年内全域成都要实现“可追溯”
成都将在包括五城区的中心区域以及14个区(县)的二、三圈层的全域成都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自2008年底以来,结合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由市食安办牵头,市商务局、市信息办、市农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和市消协共同参与,成立了9部门联合推进工作组,启动了全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目前成都中心城区生猪产品已全面实现可追溯。
下一步,成都将在包括五城区的中心区域以及14个区(县)的二、三圈层的全域成都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在推进生猪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中,中心城区的高新区的和平菜市场在中心城区大胆进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总结了好经验。成华区率先在拥有50多家猪肉经营户的八里庄菜市场建成了生猪追溯体系。锦江区创新监管思路,为执行追溯体系要求较好的猪肉经营户制作了“可追溯生猪产品”公示牌。武侯区保障有力,率先足额落实解决了有证、无证市场和街面门店的追溯体系建设所需经费。金牛区分管区长高度重视,加强督导,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迅速加强,进度明显加快。青羊区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开展工作,克服黄田坝工商所所属4个农贸市场的具体困难,工商所的同志每天凌晨6点赶到农贸市场,对市场中芯片进行反复抽查,确保了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
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合作下,目前,在屠宰环节,全市36家定点屠宰场(厂)和15家外地定点屠宰企业,供应中心城区的猪肉已全部绑定溯源芯片,生猪检验检疫率达到100%,目前每天平均有4000多头“芯片猪肉”进入城区市场销售。
在生产加工环节,全市71家以猪肉为主要原料的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进入成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发放了身份识别卡,做到持卡购肉,购买使用的猪肉全部可溯源。
在流通环节,中心城区购买的猪肉全部可溯源,有168家农贸市场已在使用电子射频秤,可打印溯源小票;有268家品牌专卖店、86家商场(超市)实现持卡购肉,进入成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工商部门的平均抽查率稳定在40%以上,远高于有关规定的指标要求,市场开办方的平均巡查率稳定在80%以上。
在消费环节,卫生监管部门对1350多家各类食堂进行了信息录入并发放了身份识别卡,市消协对9000多家餐饮企业进行了信息录入并发放了身份识别卡;现在大部分餐饮单位和食堂已实行刷卡购肉。在117个农贸市场悬挂了745个消费提示牌,提示消费者购买生鲜猪肉索取溯源小票。
思考
巩固和深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相关部门将从督促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各自的职责、强化对追溯体系各环节的监管以及加大督查力度等方面着手,并落实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推进成都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市领导指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不断巩固和深化的工程。”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前提下,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协作,继续巩固和深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成都猪肉质量,保障老百姓猪肉食用安全。下一步,相关部门将从督促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各自的职责、强化对追溯体系各环节的监管以及加大督查力度等方面着手,并落实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推进成都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行为主体监管方面,在整个追溯体系中,屠宰场(厂)、市场开办方、生猪产品经营户以及生产加工和餐饮企业是重要的行为主体。溯源信息是否完整、准确,生猪产品市场准入是否能落实,溯源小票是否能交付给消费者,加工企业和餐饮食堂的进货是否正规等等,都建立在各方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追溯体系相关制度和认真履行责任的基础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都可能导致质量溯源无法完成。相关部门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督促其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日常监管巡查方面,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食品质量的全过程、多层次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将按要求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加强网上巡查的力度,提高市场巡查率,拓宽监管覆盖面;同时注重传统的监管手段,将实地监管和巡查相结合,下移监管重心,提升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金保障方面,在中心城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专项资金,有力地保障了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二、三圈层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将按要求为购置追溯体系的终端设备安排必要的资金。同时还将做好屠宰场(厂)、市场开办方和生猪产品经营户的工作,要求使其配备追溯体系所需要的设备,满足信息追溯的需求。
技术支持方面,成都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全国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运用于市场监管的探索与实践,涉及到无线射频识别等多项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14个区(市)县的追溯信息系统的信息对接和系统使用也将得到当地信息办提供的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周边
电子溯源秤带动产业发展
四川省每年要生产大约一亿头猪,束标需求量将超过两亿,将大大地促进和带动RFID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屠宰、运输、批发市场中,生猪产品普遍是大宗且未分割,产品质量溯源监管相对简单易行。但在农贸市场,生猪产品被分割出售给千家万户,溯源体系建设变得更复杂也更重要。而且,农贸市场监管既包括溯源信息,又包括产品重量信息,溯源信息可以通过射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结合来实现,但计量信息却需要专门的衡量器来保证。由于目前国内的生猪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大多都未详细到农贸市场等零售环节,因此还没有在零售市场可以应用的、将计量监管与质量监管有机结合的计量器。
成都市积极动员本地企业参与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射频电子秤。成都九洲电子公司发挥其在西南地区RFID产品设计和生产企业龙头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射频电子秤的研发、制标、型式试验、申请行政许可工作。该公司研发的射频电子秤内置具有超高频阅读器模块和收发一体微带天线,零售商在销售时,先通过刷卡区读取束标信息,然后通过程序处理将十六进制的束标信息转换成十进制信息,并和重量信息、价格信息完成绑定后打印票据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票据信息选择网络、手机WAP、短信、电话等方式查询商品详细信息。由于它集超高频读卡、称重、打印和传输功能于一体,既满足了生猪溯源的全部功能要求,又真正实现了低功耗、低成本。
成都的实践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用RFID技术建立的生猪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实现了对生猪产品的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督,达到了部门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手段融合、监管层次深化、监管数据准确精细化,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市场监管能力。同时还整合了部门监管、行业监管、自我监管和消费者溯源监管多方力量,形成了全民监管网络。既能从屠宰、流通到消费环节顺序监管,又能从消费终端倒查溯源信息。尤其是射频识别电子秤在农贸市场的运用,使消费者对溯源信息和计量信息能够清楚了解。
据统计,成都市射频识别电子计价秤初步需求为1万台左右,手持设备需求在3000台左右,每年成都市生猪大约1000万头,大约需要2000万个束标标签,如果再考虑到养殖环节,则还要增加1000万左右的束标需求量。仅四川省每年要生产近一亿头猪,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成都市试点成功后如果在全省得到推广,束标需求量就将超过两亿,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超高频应用项目,将大大地促进和带动RFID相关产业的发展。
市民
三种方式可查询猪肉情况
消费者可以持印有食品安全溯源码的购物小票,通过登陆“三农信息网”、拨打12316或者发送短信进行猪肉安全查询
如今,生猪要进入市场流通,必须戴上一张“身份证”。所谓的“身份证”其实就是一个绿色的一次性塑料圈,里面有一张薄薄的芯片,在生猪被卖到屠宰场的时候,屠宰场的技术人员就会把养殖户、屠宰场以及检验检疫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到这块芯片当中,当生猪进行屠宰之后,所有白条猪的腿上都会戴上这个塑料“脚链”。然后,白条猪就被拉到各个批发市场,批发商以及批发市场的相关信息将被录入到芯片当中。最后猪肉进入超市、菜市场之后,会录入经销商的信息。
现在,成都市中心区域的农贸市场、市场外生鲜猪肉门店、定点挂钩直销门店和加盟店购买的生猪产品,都能实现猪肉源头追溯。肉品进入销售环节后,市场主办方用手持读卡器等导出芯片上的相关信息,经营户则根据这些信息用溯源电子秤打印收银条。这样,买肉的市民都可以从购物小票上得到食品安全溯源码。消费者可以持印有食品安全溯源码的购物小票,通过登陆“三农信息网”(http://12316.chengdu.gov.cn)进入“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公众查询平台,或者登录“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www.cdspsy.com),输入食品安全追溯码进行查询,还可以拨打12316或者发送短信进行查询。这样,市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吃到的猪肉是哪个养殖的、哪个屠宰场杀的、质量检验怎样、有没有传染病等情况。
收银小票是实现猪肉质量安全追溯的关键。如果经营者不扯票的话,市民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市民在已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可溯源的市场购买猪肉时,应该养成主动索证索票的习惯,要求经营者打印溯源小票,作为消费凭证。详细、准确、实时的溯源信息保证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可在第一时间追溯到源头。追溯到问题所在后,相关部门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如果买到问题猪肉,市民还可以拨打12315向工商部门投诉,一经查实,有关部门将召回问题猪肉,并对相关经营者进行相应处罚。
随着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农贸市场开办方自觉履行把关和巡查义务,消费者索要溯源小票的意识和习惯开始逐渐养成,公众对猪肉等食品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统计,2009年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较前一年年提升了1.57个百分点。目前,国家商务部已将成都列为全国“放心肉”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广州、无锡、厦门、石家庄、青岛等城市也将于今年启动生猪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相关链接
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监管平台简介
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溯源监管平台采用先进的超高频RFID高新技术实时记录全流程品控环节的主要操作信息,并结合Internet、GPRS等多种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将猪肉供应链关键质量点控制数据信息实时上传平台数据共享中心,将多种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并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以RFID为关键索引的猪肉安全追溯信息管理,达到农委、商务、卫生、质检、工商等政府部门分段监管食品安全职能的目的,对于食品来源的每个环节都可实时追溯查证,建立信息化时代下政府食品安全高效监管新模式,提升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系统子模块有:追溯信息查询公共平台、系统管理子系统、政府部门子系统、养殖企业子系统、屠宰企业子系统、食品加工企业子系统、市场管理子系统、定点单位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