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出现在高新区(滨江)会议中心3楼会议室。为400多位高新区党委及各级机关单位的干部,及区里的物联网企业负责人,开讲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新年第一课”——《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昨天上午,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出现在高新区(滨江)会议中心3楼会议室。为400多位高新区党委及各级机关单位的干部,及区里的物联网企业负责人,开讲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新年第一课”——《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目前炙手可热,很多科研部门都在加紧研究,各路商家跃跃欲试。温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高新区(滨江)提出,要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创新中心。其中,深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是很关键的一环。
开年第一课就学“物联网”——潘院士对滨江区的这一学习计划非常支持,特地从北京赶到杭州,和大家分享他的物联网研究心得。以下是记者听课的部分笔记,和大家分享。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
把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就可以实现对这些物品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可看作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这就是通常认为的“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传输、处理三个基本部分来理解。通过将互联网和传感设备联系起来,感知物体的移动、定位和识别,人和人、人和物就通过这一网络来联系。
不过潘院士说,不同行业,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过有关物联网的概念,且相互之间很不同。好比
“盲人摸象”,只及一处,看不到全貌。可以说,物联网是一个由几种领域平行研究而正在逐步成型的概念。目前公认的是:对于物联网,实际上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以后士兵手里拿什么武器不重要了
人类科技发展的两大盛世是文艺复兴时期和20世纪,每次都伴随着信息流的一轮大潮。
如今,物联网将引导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全面融合,成为信息流新的巨变。因此,潘院士预测:物联网可能会造就第三个科技盛世。
未来,物联网将会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它将广泛应用在电网、物流、家居、医疗、农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呈现广泛感知、高效流通、海量聚合、智能处理、人机交互等特点。
医学上,目前主要体现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今后可以进化为预防医学,以调理为主,到那时中药的使用会大大增加;
农业上,从粗放管理转化为精细管理。比如美国加州曾投入2亿多美元,建立百余个农业气象站,监测太阳辐射、地下水、基础蒸发量等,结果年节水1.3亿立方米、效益0.65亿美元,四五年就收回了投入。
国防上,以前士兵手里配备什么武器很重要,以后,手里的武器就不重要了,每个士兵就是传感器的一个节点。作战时,每个士兵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眼前的场景,还可以从随身携带的液晶屏看到其他士兵看到的场景,身后还可以跟着无人驾驶的坦克等战车,还有远程实时支援。美国的部队现在已经向这方面演变了。
云计算还存在着瓶颈
物联网就像是生活中升起的一朵“云”,自动照料你的工作和生活,“云”里面包含云计算、云识别等各种模式,它可以代替人、或者协助人进行判断和管理。
云计算是拥有大规模软硬件设施(称为“云”)的公司,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分时或分空间服务的一种技术。
现在的IT巨头纷纷布局云计算。比较早的是谷歌和亚马逊,中国也没有落后,2008年,我们联手IBM在无锡建立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然后在北京、东莞、南京等地分别建了云计算中心。
“云”用户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大型计算机或服务器群,也不需要购买软件,统统代之以租用,可以节约开支。而且还省去了升级和维护的麻烦。
然而,云计算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是数据的安全性:用户的数据如果存放在云公司,如何保障其安全性、所有权以及不被IT巨头控制?
二是数据传输的瓶颈:由于云公司是数据密集存取中心,使其周围的互联网必定拥堵而传输效率下降,以至于退到存取数据使用硬盘快递的原始方法。
三是云服务的不兼容:在IBM、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多个云服务公司之间,用户目前还无法
将自己的数据与专用软件从一个公司无缝迁移到另一个公司。
看鲁迅杂文马上知道他正和谁吵架
计算之云,出于数据之海。
在“数据为王”的物联网时代,可以把一切的物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比如物品的位置、大小乃至生命成长过程。
以数字图书馆为例。对所存图书形成一个数据海以后,可以产生很多新功能。
主动性信息服务功能:可以根据你的兴趣,为你建立个人图书馆,一旦数字图书馆增加了这一领域的新书,就会自动送到你的信息库里;
相关资讯的挖掘:可以搜集相关图书和资讯,告诉你作者在写书的时候,身处什么环境、遇到什么波折,和谁吵了架。比如鲁迅那些“像投枪、像匕首”的杂文,知道他正在和谁吵架,读起来才有味道。
阅读模式的转变:读到一种植物,可以看到和这种植物有关的很多东西,包括图片、视频等。
不过,潘院士也提醒:“数据海”作为物联网最为重要的核心信息资源,未来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宏观决策。因此,“数据海”应该和通信网络一样,尽量通过政府或公营机构进行控制,而不能放任垄断大公司的采集和处理。各地政府对这个问题要有足够的预见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