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移动支付业务已经从远程到近场支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余额查询、信用卡还款、手机固话充值、水电煤缴费、网上商城购物等支付都可以选择用手机远程操作。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移动支付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商机,更吸引着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等纷纷涉足移动支付领域,使之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来自工信部、人民银行,以及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业界专家,就移动支付产业政策、标准、市场、技术、服务等多角度做了深入探讨,为应用推广及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电子支付奠定坚实基础
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业务的提速带动了整个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去年,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超过20亿户。由于手机通信具有不可替代的方便性,使之成为电子支付服务创新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移动智能终端代替现金、支票等的支付方式,将成为新的革命性的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静在年会上表示,银行卡的快速发展为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已超过24.6亿张,联网商户200万户以上,银联卡已在超过111个国家使用,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正在变成现实。目前,我国几大商业银行均建立了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为客户提供网上支付、转账、贷款、代收代缴等公共事业费用、理财、基金买卖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提升了我国经济水平发展。
电子商务市场促进了电子支付的发展。据人民银行统计,2010年手机支付的客户数是9028万。截至今年6月,国内手机银行用户超过了7000万,其中,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手机银行用户超过了700万,比2010年末增加了1080.1%,增长了约10倍。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手机银行累计交易同比增加了574.2%。从这些惊人的数据来看,可谓是突飞猛进的发展。
陈静还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要求完善、安全、方便的小额支付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而小额支付的特点是量大,对安全性要求高,为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重要的补充。人民银行已颁布了相关的监管制度,今年5月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牌照,这对于规范市场、推动和保障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今后,我国银行卡在2015年前将完成向IC卡的转移,在进一步增强防伪、防欺诈的同时,切实增强功能,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能力。
国家金卡办主任、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表示,从目前统计来看,现在9.5亿的手机用户,5.5亿用户的互联网市场,再加上八成以上的手机消费者希望把公交卡、银行卡都集成到手机上,在这种情况下,拥有50%以上的移动手机集成了钱包的功能,选择手机和RFID作为基础开展移动支付,能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所以手机移动支付的来源就是出于这些考虑。金卡工程开拓了移动支付的应用,应该说今后的支付手段涉及方方面面。
三足鼎立抢市场先机
多形式融合应用凸显
据艾瑞资讯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平均增长率高达300%,2010年网上支付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网购用户增长率达到48.6%。截至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占到移动互联网的35%,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为积极开拓移动支付业务,抢占市场先机,国内银行业、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各大运营商纷纷布局支付领域,将移动支付作为增值业务发展重点。
中国移动自2005年开始在厦门、重庆等地进行近场通信移动支付试点试验,2010年3月,中国移动与上海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联姻”,意味着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将加速推进;2010年11月,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在手机支付领域开展一系列重要合作,并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之后的7个月时间,推出了手机支付产品;2010年,中国移动由RF-SIM全卡方案向近场通信全终端方案转变,此时SIM卡用户已经到了20万。今年7月,中国移动成立了支付公司,名为“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7年开始,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与银联、银行等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进行移动支付试验,在河北、湖北等省份校园已经进行移动支付试点。中国联通以NFC SWP方案为主,同时在某些应用中采用双界面卡或RF-SIM全卡方案。今年4月,中国联通成立了支付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针对移动支付起步较晚,以NFC SWP方案为目标,2010年2月上海电信首先推出翼支付产品,开始在内蒙古、浙江、北京等17个省市试点移动支付业务;今年3月,中国电信成立了相关支付业务的支付公司。
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处长虞力表示,手机银行主要是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目前国内基本上实现的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另一种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手机支付模式,移动运营商凭借移动通讯技术、市场网络和客户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相应的手机银行业务,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商业银行是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资金结算后台。
对银行而言,手机银行把通信优势和银行服务功能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包括银行网点构建和维持传递渠道的成本,以及为用户服务的成本。对客户而言,利用手机随身携带和随时操作的特点,既解决了方便性的问题,也解决了及时性问题。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既提升了增值服务,也拓宽了业务领域。
“无论是从线上到线下,可以预见的是,移动支付将进入加快发展期,传统的产业链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认为,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架构已经形成,可能会出现以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厂商各自为主体的三足鼎立局面,用户数和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而且会呈现手机钱包等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应用。
移动支付发展面临挑战
农村市场服务需求迫切
近几年来,通过探索和布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移动支付是一个新型业务,目前还存在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广大农村市场普及率较低等问题,使得移动支付产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看来,“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芯片、卡、手机终端的供应商较少,这会导致POS机、卡片以及手机终端的成本较高,直接影响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同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受理机具就难以共用共享,消费者希望便捷支付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此外,由于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消费观念等因素,使得移动支付产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她呼吁,移动支付是一个多行业发展的融合产物,需要相关产业链各方的积极配合。
为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迅速发展,谢雨琦表示今后工信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做好移动支付标准进程;第二,引导产业链各环节探索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第三,促进移动支付机具的共用共享。
根据世界扶贫协商小组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的联合研究结果,全球至今仍有147个国家的30亿人口未能接受到银行服务,按照目前手机银行的建设速度和使用率,其中3.6亿低收入人群到2012年将使用手机银行服务。
一直以来,如何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广大农村、山区、牧场、渔场以及偏远地区迫切需要金融创新服务,而移动支付必将成为最佳的选择。“手机银行可以解决农村银行网点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低成本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有能力享有正式的金融服务。”虞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国际发达经验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口是使用手机银行的一个主要群体。她说:“推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手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一直是人民银行近年来主要研究的方向,手机银行在农村是一个新的金融服务,农村市场实际上十分广阔,因此要大力向农村地区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