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数百里,风驰电掣般地呼啸而来,称得上肆无忌惮,何等的霸蛮与豪气。不禁要问:这辆携老带小、到农家乐潇洒一游的城管执法车,是怎样打开公车私用“安全锁”的?推广已久的监控公车私用的GPS是尚未安装,还是“带病运行”?此“病”是技术手段还是管理问题?初衷颇为美好,乍看很美也有效的“广州车改”,作用何以如此有限? GPS从“定位”到“处罚”,有多少本该丝丝入扣的监督和问责打了折扣?
早在2010年,广州就在黄埔区、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三个单位试点,用GPS实时全程监控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大屏幕上,技术人员任意点击装上了GPS的公务车车牌,该车处于什么位置一目了然,车辆和司机的行踪再也难逃“如来手心”。除了GPS装置,公务车还装有RFID射频识别终端,谁在用车也一目了然。公务员使用公车,须得在终端器上刷一下工作证,将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平台,若不刷卡出车,监控会自动报警。
进一步的推动是2011年。据当年8月5日《羊城晚报》,按照“广州车改”时间表,当年3至7月份,广州详细摸查实施范围内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情况,组织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并进行调试验收。然而,当年8月的调查却显示,大部分公车并未如期接受GPS监控。广州老人、“公车私用监督达人”区伯随手抓拍公车私用,截至2012年6月的6年间,“解救”的私用公车多达100余辆,相当数量的成果就“收获”于GPS装置系统力推之后。
“公车私用”难以刹车,嚣张气焰难灭,根子在于惩处力度柔弱,监督不力。虽然,广州城管公车私用被停职,不少网友感慨其“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儿了!”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监管部门却并未被问责。无独有偶。2011年10月4日,云南楚雄州农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赵朝魏,驾驶喷有“农业执法”字样的车辆,不顾行旅之奔波、之忙碌劳累,从国内辗转至老挝,不惜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地远赴国外潇洒走一回,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赵朝魏本人虽被撤职,单位领导及监管部门同样未被问责。
写作此稿时,又一次看到广州区伯抓拍到公车私用的消息,处理却同样让人难以释怀:据2013年1月31日南方日报,1月9日晚,区伯发现一写有“工商执法”、“广州工商”字样的公车“私奔”。这辆车依然没有被GPS装置逮个正着。然而,接到区伯举报的广州市工商局纪委,调查了解后的做法,不过是“通报批评”,并由当事人按当天私自用车的行车里程70公里补交“公务车有偿使用费用”119元而已。区伯质疑:“(公车私用)知道的就补交汽油费和路程费,不知道的呢?坐出租车都不止这个价格,我用这个价格租一辆公车来用可以吗?”
遏制与杜绝公车私用,课题严峻。当前,结合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精神,加快公车改革步伐,对公车私用当出重拳、下狠招,进一步完善公车使用和监督制度,严厉惩处违规行为,从根本上治理公车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