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医院门诊大厅里,面对拥挤的人群和迷宫一样的庞大建筑,赵梁感觉有点“晕”,今年62岁的老赵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脏也不大好,平时天气一有“风吹草动”身体就会拉响警报,以前每次看完病他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抱怨不已。可如今,他发现情况有了改变。
挂专家门诊还跑去医院排队?输液得时刻盯着输液瓶?……你都OUT了。嫁接上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医院渐渐变得“聪明”起来,看病也渐渐变得轻松便捷起来。
看病不再烦———
★挂号缴费不用排长队
★输液有监测,滴完亮红灯
★全程监控医疗垃圾,防止“缺斤少两”
拿着市民卡在自助机上刷一下,不到一分钟,药费就结算好了。“看,这种自助式看病挺方便的!”老赵告诉记者,现在他习惯在卡里存点钱,然后在自助机上挂号、看病、检查、取药,最后在自助机上一次性缴费,“不用再排长队了。”
这种“预存诊疗,一次付费”模式背后,是强大的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有一个最新消息能说明市人民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强大:该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刚刚被卫生部评定为“五级”,这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获评“五级”标准的医院。该院信息中心主任陈敏亚说,按照卫生部的评价标准,医院信息化水平从低到高共被评为六个等级,最高级为“六级”,而全国上千家医院中,仅有1家“六级”、6家“五级”。
现在强大的信息化技术已渗入市人民医院的人、财、物等多方位管理,犹如为医院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举个例子,让我们来见识一下电子病历系统的“聪明”之处。比如有头孢类药品过敏史诊疗记录的患者,一刷就诊卡,系统中会出现相关的红色警示;女性患者开不出男性用药的处方;药品和药品之间有配伍禁忌,相忌的药无法同时开;还有一些特殊用药提示,像糖尿病患者在开方时会提示慎用葡萄糖……这就是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智能化临床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在信息化系统中还应用上了一项更为先进的技术———物联网。
“输液有了这个新玩意儿,我家老伴晚上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该院老干部病区21床的孙老先生高兴地说。记者注意到,吊在输液袋旁的金属杆上多了一个小型电子设备,这个电子设备被称为“输液监测器”,它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临床上的一个应用项目。
用上物联网,输液也变得“聪明”起来。只见老干部病区的护士站的一台电脑上显示,全病区38张床位中,有3张床显示红色报警,表明输液滴完了;有2张床显示正在输液中,下面还标明输液时间剩余多少。护士长刘燕介绍说,输液监测器”是通过重力传感技术来监测病人的输液量、输液速度和时间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护士站的电脑终端上。护士可以对输液速度、剩余时间等进行实时监控。当输液时间剩余到1分钟以内时,电脑终端会发出红色报警信号,提醒护士及时处理。
物联网技术还被应用在了医疗废物管理上。据统计,市人民医院每天“产生”1200多千克的医疗垃圾,一年大概400吨。“一旦管理上出现漏洞,医疗垃圾流入市场的后果不堪设想。”陈敏亚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医疗垃圾在医院内的全程监控。工作人员到了废物间,将垃圾称重,到存放点再次称重,数据全部自动输入系统,并对垃圾车的“行走”路线定位跟踪,出现异常立刻报警,这样一来,垃圾有没有“缺斤少两”,有没有走污物路线,一目了然。
类似这样“聪明”的例子如今在各家市属医院都有实践,这就是锡城医疗界正在探索的“智慧医疗”工程。比如市中医院通过传感技术和新疆霍城中医院展开远程会诊。新生婴儿长得都差不多,在妇幼保健院,物联网为宝宝构筑起一张无形的安全网,确保不会被错抱。甚至连食堂也被纳入“网”中,患者通过传感点餐系统可直接“指挥”大厨做一顿营养餐。
看病更安全———
★护士“掌中宝”,用药零误差
★智能药柜自动清点用药量
市三院肝胆外科病区,护士长郑萍走进病房,看到患者杨师傅正在熟睡,她拿出一个手机模样的机器靠近患者手腕处扫了一下,随即点击掌中“手机”,屏幕上就出现杨师傅的电子病历:身份及用药、剂量、方法等医嘱信息。根据医嘱,杨师傅当天要输液3瓶。郑萍将“手机”扫描输液瓶身上的条码,屏幕显示正常,确认药品无误。随后,杨师傅开始输液。“如果输液瓶不是杨师傅的,这上面会显示警告。”郑萍介绍,给药流程结束后,所有流程信息都被记录在掌上电脑中,便于医院管理查询和事后追踪。
这是三院目前正在推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医疗”项目,合作方是一家“530”企业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据公司副总经理吕俊介绍,护士手持的“掌中宝”,应用的是一种传感技术RFID,只要扫描一下患者的腕带,就能自动输入、上传临床信息,“使用了这个‘掌中宝’,不仅能做到用药零误差,护士的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甚至扫描时不需要将患者的手从毛毯中拿出来,隔着毯子也能感应到。”
除了“人”,还应用到“物”上。目前“感知医疗”项目中开发出了一个智能药柜。郑萍说,以往每个病区都有一些特殊药品,像氯化钾、杜冷丁、吗啡等毒麻药品,紧急抢救时使用。这类药品专柜需要由专人管理,在工作中很是麻烦。有了智能药柜,问题就简单了。在病区治疗室里,记者看到一个设有多层抽屉的柜子,郑萍用工号牌一扫,药柜抽屉就开启了,里面放有一支支标有唯一编码的药品,药被取走后,药柜会自动清点药品,而取药人的信息也同时被记录并输送到医院管理系统中。“坐在办公室里,每月能远程盘点这些特殊药品的用药量,有药品过期药柜还会自动报警。”三院副院长李建平认为,物联网应用于医疗管理中,不仅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更严控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安全水平。
未来更可期———
★8家市属医院看病“一卡通”
★建全国唯一医疗物联网研究院
未来医院的“聪明”程度更值得期待。
人民医院今后将探索物联网技术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比如目前实施的“ICU危重病人体温监测”项目,在病人腹部贴有传感器的标签,每隔一分钟就能采集并传输一次,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进行干预。今后将探索让病人携带至家中监测生命体征,并和医生实现实时互通,一旦有问题即时处置。
“感知医疗”项目目前在三院积极推进中,今年将开发实施设备管理系统、耗材管理系统等五个项目,比如智能推车,手术前用这种推车接病人,一旦接错病人,推车会自动报警。作为8家市属医院的“大管家”,市医管中心也在努力。据了解,中心对各家医院的电子病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今年将实现8家市属医院间的互阅共享,这意味着今后到市属医院看病就能“一卡通”。
据悉,卫生部与无锡市政府去年已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全国唯一的医疗物联网研究院,并将无锡列为卫生部医疗物联网试验、试点和示范基地。目前市医管中心正加紧制订医疗物联网发展规划,争取在2-3年内创建成医疗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行业技术标准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