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官产学三方交锋智慧城市及智能交通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4-01-21 09:39:50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以往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难缓解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的尖锐矛盾。为了治堵和治污,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了限行和限牌的措施,引起了社会不少争议。除了行政性措施之外,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方式,提供一条新的城市和谐发展之道?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以往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难缓解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的尖锐矛盾。为了治堵和治污,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了限行和限牌的措施,引起了社会不少争议。除了行政性措施之外,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方式,提供一条新的城市和谐发展之道?

  2014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某论坛上,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官员、部分城市分管交通方面的政府官员及相关学者、企业齐聚北京,官产学三方共同探讨大数据时代怎样运用科技手段发展智能交通,并将其转化为推进社会前进的强大“助推器”。以下是嘉宾发言精选:

  张新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

  第一,为什么智慧城市会热?智慧城市是2009年初国外的公司率先提出来,由美国发起的概念,很快在中国推开。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大家有着四个方面的期待。首先期待的是希望智慧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一批产业,并以这个产业发展为契机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二方面,希望智慧城市能解决一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第三方面是技术创新的驱动。第四则是瞄准未来的竞争。

  第二,为什么智慧城市在中国比在国外还要热?我想可能与中国的一些特殊情况有关系,中国目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还有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几种转型交织在一起,面临的困难比别人要多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迫切得多。

  第三个问题,也是目前大家困惑比较大的地方,到底有没有现成的智慧城市可供学习?乔尔·科特金2011年提出了全球十大最聪明的城市排名,科恩博士2012年提出了全球十大智慧城市,两个版本差异非常大,只有香港两个条件都满足,智慧城市的标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根本就没有标准。

  第四个问题,现在提智慧城市,那么,后智慧城市是什么?下一个新的名词又会是什么?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云城市、数据城市、可视城市、透明城市,我相信还会有新名词出现。

  袁崇法

  (住建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我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与大家交流一点体会。

  我国现在城镇化到了高速发展的后半程。未来的城镇化如果一味像过去一样,存在一种路径依赖,大规模地建新城,大规模地引进制造业,是不可能的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更多应该是提升城市内部竞争力,特别是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来支撑各种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服务业的发展来支撑整个经济结构的竞争力。在这样情况下,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肯定有强大的需求动力。

  现在是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一些问题,即便有各种各样的智慧方案,有的也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盘子基础不好,先天条件不足,再怎么去智慧发展,不可能获得一种给人特别振奋的效果。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成果,需要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变成国家的战略,比方说我们的城市到底建在哪里?我们城市的规模究竟搞多大?南水北调该不该调?三峡水库该不该建?都值得推敲。

  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最近几年参加智慧城市的学术活动和交流,我听到两句话比较振奋人心,第一句话是智慧城市规划先行,第二句话是智慧城市人民智慧,智慧城市最根本的是要让居民智慧。

  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更多是为政府做规划服务,我们的成果更多应用于政府的决策,而不直接面向居民。因此,我提出现有城乡规划编制系统里面没有的,需要新探索的一些东西。

  第一是城市时间规划,我们的规划以前更重视空间上的布局,空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空间的利用更容易跟经济发展相结合,而时间的规划,更容易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相结合。

  第二是个人的行为规划,以前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政府,或者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将来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居民日常的行为,要以日常生活圈的打造为核心。

  第三是智慧社区的规划,这是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下一个阶段的攻坚战。

  李璐瑶

  (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信息化处处长)

  我这次跟大家分享几个方面的认知。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智慧交通的发展背景。任何一个产业或者行业的发展,与基础条件不可分割,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交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与世界发达国家可以比拼。

  第二是交通智能化。智慧交通很重要的载体——各种终端、特别是手机终端的发展特别迅速,使智慧交通有了高速发展的很好的阶段性基础。

  智慧交通的发展有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要有准确、实时的交通信息采集,第二要有高效的数据交汇,第三就是大数据处理能力。应该说交通行业的大数据的特征,极具典型色彩,同时也极具商业价值。从技术特征来说,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认为智能交通和大数据处理会成为我国的一个热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安全风险。我个人的策略思路,第一是抓标准,第二是建设安全管理体系。

  张得煜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原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提到航空,大家概念上一般是直升机、大运、军用飞机,实际上航空的范围很广,跟智能交通是密切相关的。今天向大家汇报的有四方面,一是对地观测技术,第二是智慧交通的内涵,第三是智能交通对对地观测技术的需求,第四是对对观测技术在智能交通中应用的展望。

  首先,对地观测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的飞行器和地面的各类光电仪器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活动进行探测活动,其中包括交通的活动。

  其次,我对智慧交通的理解是,将先进的电子信息传感和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一些技术综合地用到地面,建立起安全、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运行系统。

  那么,智慧交通对对地观测技术有什么需求呢?比如,北京的雾霾天气非常多,传统的CCD监测很难监测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如果不借助微波和红外根本达不到要求的,而对地观测技则不受天气影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城市引进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一些高速公路监测系统,高等级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和路边信息服务系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研究GIS、GPS等在交通中的应用。未来则是以对地观测技术和通讯,计算机科学相互融合的3S技术,以智慧城市为特征,重点在交通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

  陈全

  (上海驰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是从事智能交通物联网方案研发和实施的,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方案是智能交通物联网的解决方案。

  庞大的汽车需求与城市道路建设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那就是城市道路建设永远跟不上汽车增加的速度,以北京500万台车辆的保有量来看,即使是按单车4米长度计算,整个长度将达到2万公里,即使是用双向八车道数据计算,整个长度超过250公里。紧张的道路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智能交通应运而生。我们公司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方案,方案分三个部分,第一是基于传感的感知层,第二是网络层,第三是应用层。

  我们要做的是把技术传感网络在整个城市级别铺设下去,整个城市级别的交通信息数据搜集上来之后,将信息传送到数据运营中心,数据运行中心获得了数据之后再做数据分发,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应用。物联网的方案强调了四个实时概念,实时感知;获取实时数据之后通过3G或4G网络、光纤传感网络实时传输到云数据中心;经过大数据中心应用,得到实时的控制方案;将实时的控制方案下载到道路路口中实现实时控制。

  施震东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我介绍一下嘉兴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实践。嘉兴是中等城市,靠着上海、杭州、苏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周边道路交通资源急剧的增长,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传统的智能交通管理方面有一些缺陷,视频图像的传输和后端的运行管理不能做到秒级的运行,我们经常是事后才知道路在堵,实时调整不够。

  我们希望利用新的技术,并选择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我们初期对50多个路口进行了改造,通过新一代无线传感网络的实时监测、车辆传感,可以知道车辆的速度,通过路口的时间。通过无线传输到边上的控制机之后,云端可以优化技术,比如这个方向的路堵得比较厉害,另一个道路比较空,就优先放这里的车,进行实时的自适应控制,从而效率提升很高。我们已经通过第一期的智慧城市交通采购做了一批,春节过后会大规模应用。

  张可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

  我演讲的题目是多模式交通协同运行与一体化服务。

  我们目前形成了四大监测板块,覆盖了路网运行板块,轨道交通的运行板块,地面公交的运行板块,综合运输板块。

  通过监测工作,我们已掌握了北京市交通运行的特点。第一,现在北京市的轨道交通的客运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第二,各线路之间的分担的比例非常不均衡,核心骨干城区线路分担的客运量比例达到了70%。

  我们积极推进这些数据的应用和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好运营服务的支持,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公众服务的支持。政府服务方面我们承担了所有交通相关的数据。我们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机场、高速公路的运营企业的运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面向老百姓的服务方面,官方网站上有城市路网每5分钟刷新一次的动态路况信息,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查询到北京市五环内主要道路的实时的路况,通过手机可以查询下一辆车在哪,预计几分钟可以到达,非常实用。

上一篇:石泉“就医卡”应用效果显著 将逐步覆盖安康市 下一篇:合肥将发330万张“新社保卡” 7家银行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