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artner预计,在2020年以前,全球将有超过500亿台连网装置导入应用;同时,业界针对如何实现物联网(IoT)应用的讨论也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物联网的诸多优点而必须实现数位化营运。
为了有效利用物联网即将到来的快速成长以及使其顺利进展,包括像IEEE、AllSeen Alliance与开放互连联盟(OIC)等团体正积极呼吁推动建立物联网标准与架构,以期在所有的连网装置与相关应用之间建立互通性。
但现在真的已经发展到为物联网导入标准的最佳时机了吗?
尽管建立标准对于确保物联网的安全和可靠性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这项新应用仍属新兴阶段,我认为要谈标准建置还为时过早。物联网还需要在不受标准化限制的情况下尽情发展——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
在物联网的官方标准制订与实施以前,可能还有几年的发展时间。但在此期间,多方标准组织正竞相在建立物联网标准上抢占先机。如今,标准机构的数量之多已经引起这个才刚在幕后向外窥探的市场开始分化。
虽然有多个标准团体可供选择,但由于其中一些组织的性质有些混淆与矛盾,要让企业获得充份参与并不容易。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团体存在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标准组织以及支持的厂商受益,但并非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和选择,以及为开发商带来实现创新所需的自由度。
过去,早期发展标准经常延缓产业的成长以及扼杀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拥有实现创新与现代化的机会以前,已经先有了一套严格的法规与监管制度来限制企业与开发人员。
部份的问题在于有些标准不一定开放——企业或产品必须先取得特定联盟或组织的认证或成为其会员才能参与。企业通常只能取得某一种标准的认证,这表示他们只享有一家组织提供的权益。但这将会对于物联网产品与服务的发展造成限制。
苹果公司(Apple)就是由于缺乏标准约束而能真正有利于创新的一个最佳范例。据我所知,该公司从来就不属于一家标准组织或联盟的一部份,因而能够专注于自家公司的创新发展。在推出几款 iPhone 后,该公司仍持续推动进步,而不必符合哪一种标准组织的规定;他们能够自由地不断突破前进步伐的界限,而只需依照自家的原则。
对于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许多技术来说,标准固然十分重要,但太早实施却可能限制了物联网领域的真正创新与成长。让时间自在地涵养新的理念,以及透过新技术挑战极限,将是决定物联网最终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影响我们的生活、连网与运作方式的产业而言,太快实现标准化正意味着进步的一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