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家里需要买辆汽车代步,于是他们全家集体讨论并在网络用户界面上对汽车每个部件的构造和功能提出了个性化的想法,最终将这个“模型”通过企业交互平台提交给了汽车制造商,制造商迅速启动智能生产模式,通过柔性生产线将“模型”变为现实并配送,而对于生产和配送过程,王先生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当汽车交付使用时王先生全家开怀大笑……这是记者在2012年举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现场宣传片里看到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已变为现实,只是故事的主角不是汽车而是洗衣机。近日,海尔佛山工厂首批由50万个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多用户参与的众创模式和用户个人定制模式正在变成海尔生产的主要模式之一。
随着德国工业4.0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思潮“西学东渐”,我国今年也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尔的这批洗衣机颇具有意义。可以说,海尔在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在这个生产模式根本性转变中,“互联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智能制造是企业“内需”
“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成新型生产方式,企业需通过智能制造积极面对市场挑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互联网+”将引发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其中包括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将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将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工业云平台成为新型生产设施,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业生产要素实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工业大数据应用将贯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支撑,更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罗文表示。
事实上,通过“互联网+”,海尔佛山的工厂里的生产线的确发生了蜕变,变得更柔、更活、更智能。据了解,海尔的佛山工厂采用了全程订单执行管理系统,装配了200多个RFID、4300多个传感器、60个设备控制器,全面实现设备与设备互联、设备与物料互联、设备与人的互联,从而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最终促成首批50万个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
海尔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并不是为了迎合德国工业4.0的制造业大趋势,而是内在驱动力使然,因为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洗衣机等白电更是如此。为了提升竞争实力,海尔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海尔必须成为全球生产节拍最快的制造商,否则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海尔的这个举动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大方向。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告诉记者,今年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劳动力短缺、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及全球经济的疲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来自全球的竞争在逐渐蚕食着中国“世界制造基地”的地位。低端制造正快速从中国向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而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面对种种压力,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创新、精益制造、柔性生产以及供应链集成,成为今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基调。
融合刚刚开始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才刚刚起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标准制定成为关键。
IDC预计,2015年,“工业4.0”概念将从领导企业向中小企业传播,从高端制造业向传统制造业传播。中国制造业企业将以“工业4.0”作为标杆,打造符合行业特点,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智能工厂。记者采访发现,尽管产业界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制造业生产制造模式变革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融合才刚刚开始,市场潜力巨大,当然,融合之路也是探索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改变着一个个传统产业,但是在中国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消费互联网。在制造领域,即工业互联网,融合刚刚开始,其市场空间比消费互联网市场更为巨大,智能制造成为当前热点,但挑战更大。
国家电网北京南瑞智芯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赵东艳告诉记者,安装在终端电表里的芯片可以将用户的电度、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采集并输送到中央主站信息平台,这些数据通过分析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优化服务。但工业大数据应用才刚刚起步。
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中国南车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南车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方面已经开始应用,生产制造模式日趋智能,企业上下游的需求可以倒逼整车的研发和制造,不过这种应用模式也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王兴山认为,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整体质量还不高,水平参差不齐。中国企业要实现智能制造,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互联、精细智能所占比重各不相同。第一阶段是关键环节技术应用,以精细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关键环节实现外部互联;第二阶段是整体技术应用,从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实现集成,企业内外部实现全面互联,完成设备、产品、客户的全面连接;第三阶段是智慧企业,智能优化决策为核心,以大数据驱动各种制造活动的执行,全面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产品。
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标准不可或缺。宁家骏表示,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智能制造的根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他建议,我国应该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搭建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